第519章 弱国无外交

    第519章 弱国无外交 (第2/3页)

,他们都只是在身后站着,并没有坐下。

    四方台之外,则是旌旗蔽日,戈矛如林。

    吴军的宿卫,以及晋军的将士都相对而立,虎视眈眈的看着对方。

    “晋侯,寡人的意思是……”

    庆忌来到悬挂着羊皮地图的屏风边上,拿出一支直鞭,指着名为“新郑”的地点。

    “以新郑为分界线,我吴国可以将新郑城让出来,还给郑国。”

    “郑国的疆域,一分为三,新郑、长葛、制田、牛首等新郑以东的十几座城邑,可以仍归郑国。”

    “吴晋两国可平分新郑以西的城邑土地,以釉水为界,釉水以北八座城邑归晋,釉水以南七座城邑归吴,你看如何?”

    闻言,姬午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盯着羊皮地图看上一遍。

    又跟身边的士鞅、赵鞅商议一下后,姬午终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善!”

    这一次庆忌可谓是将郑国的疆域划分成了三个部分。

    以釉水为界的话,晋国比吴国多一座城邑,不过疆土略小一些。

    这是无伤大雅的。

    郑国其实算不上撮尔小国,在所有的华夏诸侯国当中,郑国称得上是中等国家当中,最顶尖的一个。

    从疆域上来看,现在郑国与鲁国差不多,大于宋、卫、陈这三个中等国家。

    从人口上来看,郑国也是跟鲁国一样,超过百万的。

    而郑国地处中原,沃野千里,适宜耕种,而且道路四通八达,使得郑国的商业跟着颇为繁荣。

    所以说,郑国的综合国力不差,强于鲁国、燕国、楚国,弱于吴国、晋国、齐国和秦国。

    为什么郑国这样的强国,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咎由自取而已!

    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春秋初年,郑国已有三军,内战用的军队已达二百乘。

    三军外并有徒兵和临时添置的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