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统一语言

    第556章 统一语言 (第2/3页)

王室的箝制,中原诸侯的干预。

    二则江河滔滔,沃野千里,居住其地的异于中原的人群社会尚未充分发展,邑落林立,内聚力小,这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楚人选准了主攻方向,施展外交手腕,扩大政治影响,这就是《史记》所说的“熊渠深得江汉间民和”。

    其时,荆山之西是庸国,势不大却可后院放火。

    因此,楚从荆山南下掠取江汉扬越和鄂地之先,首行伐庸,以解除后顾之忧。

    取得扬越和鄂地之后,熊渠迅速以其三子分封其处,巩固获得的成果。

    熊渠作为楚国国君的时候,是在周夷王之时,也就是三百多年前。

    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那一句“名言”,还真不是楚庄王创造的,而是他发扬光大的。

    真正喊出这句话的楚国国君是熊渠,这厮连自己的儿子都能一一封王,岂能不算僭越?

    当然,周厉王的时候,熊渠也害怕被周王室征讨,所以不得不取消儿子们的王号。

    不过,可想而知的是,楚人对于被其征服的族众一向是采取羁縻安抚、和睦相处的政策。

    在楚人占杨越之地以后,扬越人可以继续在鄂东故地休养生息。

    并保留原有的组织、习俗、自由之身和人格自尊,怡然操着自己的语言——越语,自在地横楫逐波或从事其它行业。

    “二三子,寡人欲在取缔百越各个小国、部族后,推行吴语(雅言),以使各地的语言统一,不知道二三子以为如何?”

    庆忌皱着眉头说道。

    此话一出,让在场的一众公卿大夫都陷入了沉思。

    每个地方的语言,或者说大多数国家的语言,都不尽相同。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不外如是。

    从语言上,汉语主要是由华夏族语而来。

    楚人与华夏的语言有别。

    华夏语为单音节,楚语系多音节,语词多双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