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迁楚地之民

    第616章 迁楚地之民 (第2/3页)

,儿臣有一对策,可使楚地之遗民,不敢叛乱,而且可使其归心!”

    “是何对策?”

    庆忌眯着眼睛询问道。

    “……”

    公子恒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似乎是害怕庆忌降罪。

    不过,公子恒最终还是低着头,沉声道:“父王,儿臣斗胆,请父王迁都于郢,或迁都于宛城。”

    “以此稳固吴国在南方的统治,镇压各地!”

    嘶!

    公子恒的这一主张,着实是大胆!

    放肆!

    诸如孙武、伍子胥、范蠡等大臣,听见公子恒的这一想法后,都忍不住瞠目结舌。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

    公子恒的这一主张,很有建树。

    只是,可能有失偏颇。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有舍必有得!

    吴国要是迁都于郢,有利有弊。

    具体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哪怕是孙武、范蠡这样有着远见卓识的大才,都不好说……

    “不妥!”

    听见公子恒的迁都之主张,还不等庆忌发言,站在一边的公子熙便勃然变色,朝着庆忌进言道:“父王,恒弟所言,大缪也!”

    “金陵,为我吴国之军事、政治、经济之中心,父王定都于金陵十余年,而吴国大兴,成就霸业。”

    “金陵是为我吴国的龙兴之地,岂能随意迁移?”

    “不可否认,郢都、宛城,的确是天下之重镇,吴国迁都于那里,可保故楚之地安宁,社稷得以永享太平。”

    “然,我吴国的根基何在?”

    “吴国的根基在于江东,而非是江西,动辄迁都也,尤其是从金陵远远的迁到郢都或者宛城,恐怕吴国的臣民都会有所异议。”

    “此为国本,妄动国本,怕我吴国有肘腋之疾,日后更有累卵之危!”

    “……”

    公子熙所说的这一番话,也不无道理。

    实际上,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哪怕是庆忌,都一时之间很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