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阿谀谄媚之臣

    第663章 阿谀谄媚之臣 (第2/3页)

晏婴给庆忌所上的奏疏中,也提出来,要设立“诤臣”,以在国君身边进谏言,以使国君明辨是非、曲直、得失,然后改正……

    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庆忌如何能答应?

    按照曾点的说法,这诤臣的挑选标准,可谓是十分苛刻的。

    诤臣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而不患得患失,爱身固禄。

    再次,具有突出的学识才干,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洞悉利弊动态,又能博涉古今,引鉴前史。

    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历练稳重。

    对于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

    总而言之,品行、才识不可缺失。

    能当上诤臣(言官)的,都是一群要名不要命的狠角色,譬如魏征、海瑞这些千古名臣。

    庆忌能设立“诤臣”,来纠正自己或者是后世君王的得失吗?

    未尝不可。

    只是,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庆忌,略有不满。

    比起这一诤臣言官制度,庆忌宁愿设立敢谏之鼓,以及诽谤之木。

    为何?

    “敢谏之鼓”与“诽谤之木”,形式不同,功能则一。

    “谏鼓”、“谤木”均是尧舜建立的与民众沟通的渠道。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广开言路,倾听民意,鼓励民众积极进言、谏言,自觉接受民众的监督。

    所谓敢谏之鼓,意指尧帝在朝上专门设置了一面鼓,若有人击鼓进谏,他便会出来接待纳谏。

    但其中的“敢”字却也道出了其中的深意:

    一是进谏之士需有敢当面直言的勇气。

    二是纳谏之人需有纳谏的仁德与胸怀。

    若二者缺一,“谏鼓”就将沦为虚有其表的摆设……

    尧帝之后,舜帝继位,他令人在朝廷前设立“诽谤之木”。

    这里所谓的“诽谤”,并非造谣污蔑、恶意中伤之意。

    放言曰谤,微言曰诽。

    公开表达不满叫做谤,私下表达不满叫做诽。

    因而“诽谤”一词,仍有进谏之意。

    舜设立“谤木”,即是为让天下黎庶在其上发表对他的批评意见和改进的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