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知子莫若父

    第699章 知子莫若父 (第2/3页)

    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大,这就犯了一个大忌讳。

    即周代规定以周王的国都为标准,大诸侯国的都城不能超过周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诸侯国不超过五分之一,小诸侯国不超过九分之一。

    对此,晋国大夫师服当时就指出:建立国家应该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盘应大于臣下,才能够巩固统治地位。

    但晋昭侯分封桓叔的曲沃比晋国都城翼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肯定会危害其自身的统治地位。

    后来的事情果如师服所料……

    分封之时,曲沃桓叔已经是年近六旬,从政经验丰富,手段老辣,又德才兼备,深得民心。

    在曲沃桓叔的经营下,曲沃成了晋国的一大政治中心。

    曲沃势力不断地向在翼的晋君大宗发起挑战。

    包括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外交孤立,培植晋国内部反对晋君的势力。

    以「捍卫天子威信」为旗号,蚕食晋侯的领导权,企图夺取晋国政权,取而代之。

    晋国大夫潘父弑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机入翼夺权,但晋国国人起兵抗击桓叔,桓叔失败,只好退回曲沃。

    晋国人又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是为孝侯,并且诛杀了叛党潘父。

    史称「曲沃代翼第一战」,曲沃败,晋君胜。

    壮志未酬的曲沃桓叔死后,其子鲜继立,是为曲沃庄伯。

    双方斗争还在继续,而且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直至一方轰然倒下……

    最终,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算下来,从曲沃桓叔初封曲沃,至武公灭晋,并代晋为诸侯,前后经过祖孙三代,长达六十七年,时间不可谓不长,斗争不可谓不曲折残酷。

    不过,曲沃代翼,同样是为晋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庆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公子熙,缓声道:「熙儿,你可知道,晋国曲沃代翼的积极意义何在?」

    「积极意义?」

    吴熙愣了一下,然后暗暗思索片刻后,回答道:「父王,儿臣以为,晋国曲沃代翼的积极意义,应该是曲沃系子孙,桓庄之族(成师的后裔)居庙堂之高。」

    「在曲沃代翼后,在晋武公及其子晋献公在位期间,晋国不断开疆拓土,吞并周边十六国。」

    「儿臣想,若无曲沃代翼,之后的晋文公称霸、晋襄公接霸、乃至晋悼公复霸,晋国长达一百多年的霸业,应当不会出现,或不可持续!」

    庆忌微微颔首,又眯着眼睛问道:「那,消极意义何在?」

    「若说消极意义,曲沃代翼开了小宗灭掉大宗的先河,对周礼是一种巨大挑战,而今的晋侯失之权柄,与昔日的曲沃代翼也不无关系。」

    「善。」

    庆忌语重心长的道:「熙儿,你明白就好。」

    「曲沃代翼的六十七年间,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这五位国君被杀,鄂侯遭到流放,同室操戈,何其不幸?」

    「这也为晋室敲响了丧钟。自那之后,曲沃武公一脉晋侯,不再信任自己的兄弟子侄,对外人委以重任,以至于六卿做大,把持国政,以有今日之危难矣。」

    庆忌这样意味深长的告戒公子熙。

    自然是有他的用意。

    公子熙这个人,野心勃勃,一直都在觊觎王位。

    哪怕是庆忌已经立了吴恒为储君,公子熙都不服气……

    如之奈何?

    难道要让兄弟相残,同室操戈的悲剧,在吴国上

    演吗?

    手心手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