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延陵季子,当世圣人

    第802章 延陵季子,当世圣人 (第2/3页)

   从这“枣树挂钱”的故事中,便可见季札的人品如何。

    何山岳之沉沉兮,悲聚散之倏忽!

    痛故人之长逝兮,怀昔日之旧约!

    生不得见吾归兮,埋遗骨以守望!

    吾既心许以赠剑兮,岂因故而改初衷!

    今于兹作永别兮,特践诺以挂剑!

    但望君知吾之信兮,不使吾之欺其心!

    这是昔日季札“徐墓挂剑”时慨然长吟的一首诗歌。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季札的确当得起“君子”之名。

    不,他应该是圣人了!

    庆忌笑了一下,而后带着众人离开酒肆,前往季札的府邸。

    但,季札并没有住在延陵县的豪宅中。

    季札的身份尊贵,不止是吴国的太师,位比三公,也是庆忌的叔祖父,属于德高望重的宗室大臣,闻达于天下的名士。

    所以,在季札归养之后,庆忌就特意拨款,让人专门在延陵城中,为季札兴建一座占地极广,富丽堂皇的府邸,以此来褒奖季札多年来为吴国所做出的贡献。

    只是季札很少住在豪宅中,一般都是躬耕于舜过山。

    庆忌等人于是驱车前往舜过山。

    舜过山,又名“舜山”,北距大江十里余,东与江阴山系相连。

    相传虞舜曾经南巡至此,故名舜过山,亦称舜耕山、舜哥山或高山。

    这舜山虽非名山,却是藏龙卧虎之地!

    大概在一千八百多年前,舜帝为了实现“跨过大江,统一华夏”的夙愿,在延陵开挖连接大江和太湖的运河(后人为了感谢和纪念舜,遂将此河更名为舜河)时,曾在舜山工作和生活多年,垦荒种粮、开河挖井、架桥铺路、恩泽乡梓。

    并积极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本,崇尚重教化之风尚,开启了华夏道德文化的先河……

    而季札早年追随舜的足迹,弃王位而躬耕于舜山脚下,率领延陵人尚德崇文,辛苦劳作,凭籍其自身的德才兼备,谦让守信,使舜山成为礼信天下的丰碑!

    季札在舜过山的住处,颇为简陋,只是一道篱笆墙,五间茅草屋,一块菜地,几亩田地,还有被圈养起来的猪、鸡、犬等家畜……

    伯噽见到此情此景,不由得哑然失笑道:“大王,太师当如隐士一般高洁,乐得逍遥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