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811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2/3页)

庆忌都不可能毫无保留的信任,更何况是孙武?

    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庆忌远在金陵,无法遥控前线的战事,知晓时局。

    若是他屡屡插手其中,发出不合时宜的命令,即便是稳赢的战局,恐怕也有可能会落于下风,甚至是崩盘……

    好比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各路隋军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百一十三万,而为大军运输物资的民夫是隋军的两倍,隋直接、间接的参战人员已经超过了五百万。

    按理说,这么多的兵马,就是一人一泡尿,也能淹死高句丽人了。

    但是,隋军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何在?

    庆忌认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隋炀帝不给诸将临机决断之权,时常遥控前线的战事……

    要知道,最开始在辽水会师的时候,隋炀帝为了防止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斗去争取功劳名声以邀勋赏,所以命令他们分为三道,但凡有攻击军事行动,必须要三道之间相互通报,不许轻军独进。

    而且,军事进止都要先奏闻隋炀帝,等回复命令!

    辽东城的高句丽军数次出击不利,于是据城固守。

    隋炀帝下命令攻城,又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

    辽东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就声称请降,隋朝诸将奉隋炀帝的旨而不敢继续进攻,而是先上奏隋炀帝,等回复命令到达,城里的高句丽军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再次开始抵抗。

    这样的情况重复了好多次,隋炀帝仍然不醒悟,以至于使隋军错失良机。

    即使之后炀帝亲自到前线指挥,但士气已经衰落的隋军在辽东守军的顽抗下又僵持了一个月也没能拿下这个城池。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像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庆忌又怎能不引以为戒?

    庆忌用人,一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

    他敢于任命孙武为大将,统兵二三十万出战,就是并不怀疑孙武有不臣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