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易服令

    第854章 易服令 (第2/3页)

议大王,恶意中伤大王,以为我吴国沦为戎狄之国也!”

    “大王,慎重!”

    “请大王慎重!”

    群臣都纷纷下跪,请庆忌回去换一身冕服,把身上的胡服舍弃掉。

    对此,庆忌只是一笑置之,道:“二三子,寡人穿此胡服,有何不妥?”

    “我吴国之新都咸阳,西北尽是义渠、乌氏等戎狄,他们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

    “戎狄在军事服饰方面的确有一些特别的长处。”

    “他们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

    “所以戎狄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

    “寡人欲在国内推行‘易服令’,使军中将士和国人着胡服,习骑射,取戎狄之长补中原之短,师戎长技以制戎!”

    “不可!万万不可!”

    孔丘立马跳出来反对,言辞激烈的道:“大王,岂不闻中guo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我泱泱华夏,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我华夏传统服饰,雍容典雅、大方,源远流长。”

    “其结构内涵,远非胡服所能比拟的。”

    “如深衣一般,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如在制作中,先将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缝合,成为整长衣,以示尊祖承古。”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袖根宽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

    “其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

    “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比起深衣,胡服有何内涵?”

    庆忌承认,胡服在内涵上,的确不如深衣。

    深衣起源于虞朝的先王有虞氏,他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其特点是使身体深藏不露,雍容典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