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兴建关中水渠

    第941章 兴建关中水渠 (第2/3页)

关中平原如此肥沃,又是丰收之年,五谷丰登,怎么会一年只剩下五十石的余粮?

    庆忌皱了皱眉头,又问道:“老人家,你家有多少亩地?”

    “回禀大王,草民一家有耕地二百零二亩。”二百零二亩的耕地可不少。

    吴国轻徭薄赋,十五税一,再加上算赋、更赋,农户一家有二百零二亩地的话,不应该只产出这么多点粮食。

    “一亩地大概产出多少?”

    “良田产出三石有余,普通的田地,就只能产出一石多,不到两石。”

    “何故?以寡人观之,关中沃野千里,土地很是肥沃。”

    “大王有所不知。虽说是丰收之年,天公作美,今年下了几场大雨,但有的时候农田里的水少,水渠灌既不到位。”老汉叹了口气道:“这要是放在过去,可能会有两个村的人为争夺灌既农田的水源而大打出手,幸好吴法严苛,禁止私斗,再加上官吏贤明,常常督促农户修渠灌既,妥善分配水源。”

    “如若不然,这收成可能还要减少一些。”了解到这些情况的庆忌,又站了起身,环视一周。

    是灌既的问题吗?要知道,关中平原此时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过去在秦国治下的时候,关中大部分地方还是牧场,水草丰美,但是耕地不多,有五分之三的耕地都没有被开垦出来。

    就算开垦出来了,没有足够的水源灌既,粮食的收成还是欠佳的。郑国渠!

    庆忌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一项伟大工程。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

    此举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强大。史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既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

    “郑国渠”……

    “伯噽,地图拿来。”

    “诺!”庆忌接过了一张羊皮地图,然后跟群臣一起席地而坐。

    “二三子,寡人欲在关中兴建一条大型灌既渠。”

    “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庆忌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群臣。

    泾河从长安郡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