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大吴三十六郡

    第968章 大吴三十六郡 (第2/3页)

往今来华夏列国的老传统了。再者说,当年阖闾以专诸刺王僚,弑君篡位,庆忌不得不逃亡到卫国,是卫灵公收留了庆忌,让他得以在卫地招兵买马,聚拢军队,然后伐吴成功……对于庆忌,卫国有着莫大的恩情。

    现在,于情于理,庆忌都不应该

    “忘恩负义”。当然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庆忌也报了卫国的恩情。但,吴国跟卫国之间的情谊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卫君蒯聩何在?”

    “回禀大王,蒯聩自从卫国覆灭后,就被齐人迁到了临淄定居。不过臣听说蒯聩的弟弟,卫灵公的少子郢,逃到了孔圉家里,隐姓埋名,因而躲过了一劫。”庆忌瞥了一眼范蠡,问道:“范蠡,你是让寡人立公子郢为卫侯?是否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按照法理来说,卫灵公的嫡长子是蒯聩,蒯聩也成了卫国的国君,现在卫国覆灭,庆忌理所应当要立蒯聩为卫侯,以沿袭卫氏的宗庙祭祀。

    “大王,蒯聩此人,品行不佳,又曾起兵反抗过吴国,不宜为侯,大王应考虑立别人为卫侯,以便于人心所向。”

    “好。”庆忌并不在意,立谁为卫侯。毕竟,这只是一个名分,任何人为卫侯,都不可能威胁到吴国的安全。

    庆忌又环视一周,看着滔滔不绝的濮水,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这帝丘之名,犯了忌讳,要改一改……”

    “从今往后,帝丘改名为‘濮阳’。”

    “诺!”

    “帝”之一字,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过去人们不注意,但是庆忌可不能容忍。

    上古时期濮阳一带地跨兖、冀二州,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

    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蚩尤之首就埋在濮阳附近。黄帝长子玄嚣青阳氏邑于顿丘,次子昌意筑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被尊为

    “造字圣人”,大概都是在濮阳一带。中原地区继黄帝之后由颛顼统一治理,都帝丘,史称

    “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