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大吴吏治情况

    第1041章 大吴吏治情况 (第2/3页)

衣冠制度上,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官服清一色的黑,宽袖束腰,服饰实行

    “深衣制”。颜色方面,按季节不同,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

    虽有这样的区别,朝中大臣们上朝的话,都是穿的黑色官服。而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

    官员在袍服外要佩挂组绶,平时官员随身携带官印,装于腰间的鞶囊中。

    组是官印上的绦带,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盖住装印的鞶囊或系于腹前及腰侧,故称

    “印绶”。以绶的颜色标示身份的高低。现在,庆忌入目所及之处,尽皆是穿着破旧官服的渤海郡诸文武,更磕碜的是,有人还穿着打补丁的官服。

    什么情况?临淄不是大吴的经济重镇吗?庆忌皱了皱眉,问道:“二三子,尔等身上的官袍,何以这般破旧?”

    “难道你们连一身崭新的官袍都买不起?”这着实是让庆忌有些诧异的。

    按理说,大吴对待官吏们的待遇都极为优握,众人还不至于出现生活窘迫的状况。

    而且,官服一般都是由朝廷发放。不过官服损坏了,需要官员自己掏钱购置。

    作为渤海郡的郡守,鲍息站了出来,向庆忌禀告道:“陛下,实不相瞒,非是臣等买不起官服,而是确有难处。”

    “前两年我渤海郡发生旱灾、蝗灾,赤地千里,治下子民颗粒无收,幸得陛下仁德,朝廷及时拨款,赈济灾民,才没有使渤海郡各地酿成饿殍遍地的惨祸。”

    “然,我渤海郡之诸臣工,在自然灾害中也是个个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像臣的这件官袍,就是在推车的时候,不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这才以补丁补上的。”

    “臣哀民生之多艰,于是屡次鼓动郡内的官吏商贾,进行募捐,不少官吏都倾家荡产,也要救济灾民,实在可歌可泣。”随着鲍息的话音一落,渤海郡的诸文武也都七嘴八舌的向庆忌进言,大肆赞扬了鲍息在任期间的功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