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章 编纂百家姓

    第1069章 编纂百家姓 (第1/3页)

    羊盈的这一番话,说得庆忌有些尴尬。

    按照同姓不婚的传统,庆忌的确不应该娶几个姬姓女子的。

    不过,虽说同为姬姓,但庆忌与那几个姬姓嫔妃之间的血缘关系已经淡薄,出了「五服」,如何娶不得?

    比起那种表哥娶表妹的,庆忌这算是正常结he了。

    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大吴也传承了下来。

    如庆忌,一般称之为「吴庆忌」,叫他「姬庆忌」的话,并不礼貌,属实是侮辱人的。

    姓有着「别婚姻」的重要作用,像是春秋时期的杞国夫人「杞伯姬」。

    「杞」代表她嫁到杞国或嫁给杞氏男子,「伯」代表她在自己的姐妹中排行老大,「姬」则代表她的娘家是姬姓……

    这时,户部尚书曾参也跟着出列,向庆忌进言道:「陛下,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姓是姓,氏是氏,绝不能混为一谈!」

    曾参所言,不无道理。

    姓起源较早,几乎稳定不变;而氏是后起,会随各种原因而变更。

    氏的变化,往往反映贵族男子身份地位的变化,像是春秋中期的晋国大夫士会,他又称士季、随会、范会、随武子、范武子等。

    代表祖先官职的「士」和他的封邑名称「随」、「范」,都是他的氏……

    未免太过复杂了。

    其实,作为穿越者的庆忌知晓,姓、氏合二为一乃是大势所趋,不必他推动的。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仍,宗法制度就已经渐渐崩溃。

    历史上,到了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已经变得十分混乱,「氏」大多转变为「姓」,平民的地位逐渐上升,也有了姓,「百姓」开始成为民众的通称。

    秦王朝完成统一,将沿袭数千年的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原有的宗法制度、姓氏制度彻底失掉社会基础。

    明贵贱的「氏」、别婚姻的「姓」本质上不再有区别,都成为表示宗族、血缘的符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