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削藩,推恩令

    第1084章 削藩,推恩令 (第2/3页)

推恩令这种手段虽然比较委婉,但确实是非常有效,而且对皇帝自己的名声也很有利。

    不得不承认,推恩令要比削藩明智、有效很多……

    要是跟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一样,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封国不够分,怎么办?

    简单。

    二十个得宠的儿子分批分次被封为诸侯!

    藩王诸子被封为侯,侯的诸子基本上就没有爵位了,日后只能自力更生。

    说真的,这么做,庆忌的心里有些不舒服。

    若干年后,自己的子孙后代当中,估计会出现跟刘备一样的织席贩履之徒。

    只有一个皇亲身份,然后一无是处了。

    按照庆忌制定的推恩令,藩王国之后是侯国,侯国之后是伯国,伯国之后是子国,然后除国,只保留贵族的头衔。

    子国的子弟就是平民了。

    一个藩王国相当于一个郡,一个侯国相当于一个县,一个伯国相当于一个邑,一个伯国相当于一个乡,一个子国相当于一个村。

    这样以此类推,根本不需要皇帝费尽心思的削藩,偌大一个藩王国,直接就没了。

    不过,这推恩令的前提,庆忌还是要设立郡或州,或者是行省进行管理的。

    毕竟藩王国之后的侯国,就归属于郡一级下辖了。

    藩王国强势的时候,郡只是一个摆设,等到藩王百年之后,郡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庆忌又跟太子恒、吴基商讨了一下推恩令的细节。

    太子恒忽而有些不解的询问道:“父皇,不知道这推恩令,何时颁布?”

    “至少三十年后。”

    庆忌语重心长的道:“朕还需要藩王们坐镇一方,推行吴化,尽可能的融合治下的异族人。”

    “诺。”

    三十年之后,那大概就是吴基在位期间了。

    庆忌这个时候要是急不可耐的颁布推恩令,纯粹是有些作死的。

    毕竟各个藩王国足够强势的话,足以镇压国内的叛乱,不需要帝国操心,到处“灭火”。

    “吴基,你下去吩咐内侍取酒来。今晚朕与你父子二人,祖孙三代要好好喝上一场。”

    “父皇。”

    太子恒劝谏道:“父皇你的身子还未康健,不宜饮酒。”

    “吴恒,朕喝酒的事情,难道你也要管?”

    “儿臣不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