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结局——其一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结局——其一 (第1/3页)

    在玄真观待了两日。

    贾智深经了湘云的祈福***,也看遍了山上景色。

    这一日,终于记起玄真观里年事来。

    玄真观本是贾敬的修养之地,早年间他到过此处,在山中得了‘智深"之名。

    一念至此,贾智深只带着两名小厮随行,照着后山曲径下来。

    自从他得了‘智深"之名回转都中后,不久就步入仕途,再没有松闲的日子。

    到如今,已经是二十载光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这日重回故地,贾智深静听瑶溪沥沥,沿山路溯行。

    沿途四下里张望,已不见当年迷雾兴起。

    不多时,贾智深下来山中,顺着记忆追索一阵。

    再眺望时,那茅草屋赫然出现眼前。

    黄土糊墙,斑驳处延伸青苔。茅草做顶,零落地寄居鸟雀。

    茅草屋破烂,早无人迹。

    「这倒是好了,今个再没人拦门不让进。」

    贾智深对眼前景象有所预料,近来屋前,即推门而入。

    屋顶茅草风雨也打,虫儿也咬,早遮不住室内。正午日光从空隙处洒下,好似光柱扦插到地上。

    贾智深环顾四周,只见屋内简陋,徒有四壁。

    里头并无床榻等用具,只有一个破缸,接走雨露泥水沉积。

    因人闯入,缸内传来蛙鸣一声,屋主受惊,顺着残破处跳走了。

    贾智深听得动静笑了笑,再抬头看去,只见从门口钻进来的日光,正照射在里头的墙壁上,显露出字迹。

    字迹由木炭所写,挂在墙壁上,个个斗大。

    贾智深近前来看。

    边上先有几个大字开头,曰:‘好了歌解注"

    贾智深如何不知道那首神仙歌,忙再去看后头一排排的文字。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满墙炭字之末,又有后添置的一行小字,曰:‘留待有缘人"

    贾智深之夙慧本就非常人能比拟,此时一字一字念过,到了末尾那几个字,早知晓是甄士隐留给自个的话。

    「过了三劫来此,要我弃红尘?」

    贾智深再看了眼那满墙的注解,念叨一句,便是寻将出来。

    他方一出门,只听得一声巨响,身后茅草屋轰然倒塌。

    再回头过来时,那处只剩得蛙鸣在残垣中响起。

    贾智深拍了拍身上尘土,忙转身上山去。

    身后茅屋残垣中蛙声停了,无声无息。

    行至半路,几个玄真观弟子下山来,迎面撞见贾智深,忙是到路旁稽首见礼。

    「国公爷有礼了。」

    「到哪里去?」

    贾智深止步询问。

    一名道士恭声回

    道:「师傅方才过来,寻我等把后山的草屋打扫一番,莫再荒废,留着给守山人住下。」

    山下塌得可谓稳稳当当,哪里还用打扫。

    贾智深心中思绪杂乱,未提及这事,只另外问道:「你们是出家人,道左遇见了,也是个等来的有缘人,正有话要问你等。」

    众道士岂有不应声的,忙道:「国公爷请说。」

    贾智深道:「俺早年得人送来谒言,道是‘非悲非苦,常托一物",这八个字何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