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百壹拾玖回 世无明主士无名

    第肆百壹拾玖回 世无明主士无名 (第2/3页)

要入我麾下,我亦嫌弃你等无肝胆。”

    倪云、卜青、狄成一起怒道:“你说谁个无肝胆?”

    费保拦住三个兄弟,低声道:“我等非无肝胆,只是不愿把自家性命,平白做了人家的踏脚石。”

    曹操讥诮道:“你等若是良民,说这般话,我也只道人各有志。然而你等据岛为寇,四下劫掠,真正国家有事,却又避而不前,说得再好听,也不过是几个只敢以强凌弱的无胆匪类罢了,还胡充甚么散淡高士?”

    武松连连点头,接口说道:“男儿马上取功名,本就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之事,又说什么踏脚石?人人似你这般想,都去做土匪强盗,无人保家卫国,天下难道便好了?况且你四个若是真个散淡,又何必学这身武艺?我家大哥说的不错,你等看似洞明了世情,岂是不过是要逼开风险,安心做你那以强凌弱的强盗勾当罢了。”

    四个遭他说得哑口无言,面色如死灰一般。

    他四个许多思想,都是受那秀士吕将感染,此刻吕将见他四个被怼得颜面尽失,岂肯坐视不理?

    当下幽幽一叹,故意说道:“只恨方腊识浅,不肯用我计策,不然早早抢下金陵做基本,划江而守,武将军如今只怕还在江北发愁,也没机会同他几个争锋口舌了。”

    他那计策,的确乃是正解,曹操听了此话,也不同他就计策本身辩驳,只是哈哈大笑道:“吕先生,我本道你识见不凡,谁知说出这般话来。你以为方腊不肯用你计策,是他之失,还是你之失?”

    吕将下意识便要说“自然是他之失”,话到嘴边,忽觉有些古怪,警惕地望向曹操:“倒要请将军教我。”

    曹操大剌剌道:“的确可以指教你一番!吕先生,所谓智谋之士,非只看他谋略之远,亦须看他词锋之锐。汝献策而人不能用,非人之失,亦汝之失也。须知人人之间,不同者有三:曰识见,曰经历,曰性情,有这三般不同,你所谓天经地义之事,在他人看来往往便是匪夷所思,因此如何能让人认同汝之观点、行使汝之计策,亦是谋士之本分也。”

    不惟给出计策,更要说服人家用此计策!老曹这番言论,便似一柄巨锤,轰得一下,把吕将心中骄傲敲得粉碎,不由面如土色,喃喃道:“不用我计,非人之失,乃我之失?”

    曹操喝道:“汝且细思,方腊不能用你计策,因此难免兵败身死——然而他之生死于你何干?那么何事于你有干?便是他如今不用你计策,汝不能成名于当时,亦不能留名于后世,上不能耀门楣,下不能荫妻子,这一身学问本事,只好与草木同朽,呵呵,此他之失也?抑或你之失也?”

    吕将连退几步,张口结舌。

    一直以来,他只道方腊识见短浅,不能用自己计策,事业必遭挫折,此皆方腊之失,被曹操一说方才醒悟,这也同样是自己之失呀。

    曹操说到此处,不由想起一个旧人,目露缅怀之色,缓缓道:“汝岂不曾闻郭奉孝‘十胜十败’之论?时袁绍兵多将广,实力绝伦,若非此高论,何以坚曹公之心?这便是谋士词锋锐利之功也。还有张仪、苏秦之辈,他若无锐利词锋,何以搅动一世风云,使诸国皆行其道?”

    吕将本是聪明人物,闻此言论,便如醍醐灌顶一般,连连点头,目露奇光,恍然道:“当初诸葛孔明在东吴舌战群儒,也是凭借词锋之锐,方能践行谋略之远。”

    曹操本来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