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百贰拾肆回 曹孟德霸主本色

    第肆百贰拾肆回 曹孟德霸主本色 (第2/3页)

忙高声叫道:“不须攻击,不须攻击,吾已归降也。”

    随即便令开了城门,亲自捧着香花灯烛,令人牵羊担酒,点头哈腰,来迎辛兴宗入城,口称:“小人本是大宋良民,胸膛中有忠君之心,肺腑里藏报国之志,只因方腊那贼势大,为保一方百姓,不得已屈身投顺,自此来每夜无眠,以泪洗面,终日北望,今日终于盼到天兵!”

    他自问这一番话说得再合适不过,谁知辛兴宗劈手就是一马鞭,将他抽翻在地,指着骂道:“无能鼠辈,爷爷管你要报国还是叛国,你怎么就不敢出城和爷爷打一场?哼,伱这软骨头得了献城功劳,爷爷的斩将功劳却被你害得没了!”

    说罢啐他一口,扬长进城。

    辛家五虎其余四个,也都是二三十岁年轻人,一个个心高气傲目无余子,这一番南征,正欲大显身手,谁知首战敌人便献城而降,都是心头起火,一人走过时都啐了他一口。

    段凯都吓傻了,还是另一员主将杨惟忠看不过眼,下马将他扶起,好生安抚一番,仍叫他复守地方。

    按段凯原本想法,是要将杭州详细军情,方腊那些重将的手段、根底,都一一告知官兵,如今见辛兴宗这等态度,哪里还肯开口?干脆学那锯嘴儿葫芦,给他来个闷声大发财。

    辛兴宗轻取嘉兴,也不多耽,次日就出兵,直奔崇德县杀去。

    杨惟忠特地劝了一句,要不要等童贯大军来到,再行出兵,辛兴宗却是大笑道:“惟忠谬矣!你不见那武松三个,引着几千青州军便屡下名城,吾起初还道他们有些本领,今日方知方腊军中都是这等脓包货色,你我不趁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

    其实二人同为熙河兵主将,若论职衔,杨惟忠倒还高些,只是辛兴宗乃是正经八百的西军将门子弟,杨惟忠出身却是复杂得多——

    他本名康炯,其祖在宋仁宗时被俘入辽,成了辽国汉儿,在他二十岁方才离辽归宋,于环庆路以西番人身份,参军入蕃兵,易名杨惟忠,硬生生凭武艺和功劳做了将军,自是不愿和辛兴宗生出不快,也只得随他意思,杀向崇德县。

    谁知崇德县的守将听说宋军杀来,也自弃城逃归杭州,辛兴宗兵不血刃又下一城,愈发骄狂,一面写了捷报送去苏州,一面便出发去打杭州。

    且不说他如何打杭州,只说童贯看完捷报,连连点头:“兴宗轻捷敢战,不愧将门虎子!只是杭州贼兵浩大,不能任他这两万人成了孤军,来人,传本帅将令,即日出兵,教河东、秦凤两路兵马,分道去取太仓、江阴、嘉定、常熟,余者都随本帅直取杭州。武松、卢俊义、杜壆三个,亦催他出兵,去打湖州、宣州,免得这两路贼兵救护杭州。”

    一令既传,三军皆动,当下兵分三路:一路主力由童贯自引,向南杀向杭州,一路由秦凤兵主将马公直,河东兵主将冀景统帅,向东去打嘉定等地,一路是武松三个引青州军,向西沿着太湖往金陵方向攻略。

    单说武松三人,这几日按童贯意思,果然拣壮健的招募了三千余个,都发了宋军衣甲,合本部兵共是四五千人马,出了苏州向西开赴,走到日暮时分,恰到了太湖之滨,只见那湖面上百舸争流,却是老曹得了探马回报,领着众兄弟及带走的兵马,自西山岛而出,来同武松汇合。

    兄弟们相见了,武松等便把童贯言行一一道出,又说了童贯的诸般安排,老曹听了目视吕将,大笑道:“童贯行止,果然都被先生料中!”

    原来他们自离苏州,猜测童贯将会如何行事,吕将把自己所想说与曹操,竟是和童贯实际所为一般无二。卞祥、史进等当时在一旁耳闻目睹,如今再看吕将,不由高看一眼。

    便对众人道:“为兄的这番出征,隐姓埋名,借了李墩子身份,便是为了此刻。如今汝等兄弟,及这些兵马,都随我家二郎,去湖州、宣州厮杀,我却要单选出几个兄弟,同我去方腊处做个奸细。”

    武松、卢俊义等俱是大惊:“哥哥,何苦入那狼虎穴冒险?”

    曹操傲然笑道:“去岁我同阿骨打那等雄主,尚可周旋自如,又在扶桑岛国行那移天改地之事,无往不利,料他区区方腊,能奈我何?更何况我在暗、他在明,万无一失。”

    他故作大言,要安兄弟的心,然而武松摇头不断,皱眉道:“世间从无万无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