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肆百伍拾贰回 连珠箭出盖南国

    第肆百伍拾贰回 连珠箭出盖南国 (第2/3页)

术,真不愧‘小养由基’之名。”

    庞万春展掌、握拳,舒缓手臂酸麻,冷笑道:“可惜本事不济,只能射得十箭,奈何不得你这老匹夫。”

    黄裳也不生气,微微一笑,摇头道:“伱便能再射一箭,老夫亦有把握躲过,若能射出十二支连珠箭,或许能有所威胁。”

    他这般武艺,自然不大会虚言骗人,庞万春面色一黯——

    原来射术一道,连珠箭最是难练,不惟是快,还要兼顾准头、力道。射手之中,若能练成三连珠、五连珠的本事,便足以称雄一时,如能射到七连珠者,便真正堪称神箭手了。

    便似随父降了金人的“射入铁”韩常,为人何等狂傲?所恃者便是一手九连珠的绝技。

    庞万春能连射十箭,技压南国,自然深知其中道理,尤其是三、五连珠,或者苦练可成,到了七连珠之后,天赋稍差者,便是再拼命苦练亦是难得寸进,每多射一箭,难度几乎倍增。十一连珠,自己隐隐还有些盼头,至于连射十二支箭,那时做梦也未曾梦见之事。

    只不知能以一箭敌万夫的王舜臣,能否有这般惊天动地的能耐?

    这些念头瞬间闪过脑海,便听黄裳又道:“你这般射术,不为国家出力,反要随人造反为祸世间,老夫若不除了你,还不知多少好男儿命丧你手。”

    说罢深吸一口气,便要拼出全身本事,强行闯阵杀人,忽听一人大喝道:“朝廷无道,我等反之,顺应天意民心,迂腐匹夫,说什么大话!给我杀了他!”

    便见面前贼兵四散退开,三百人分为三面杀来,每一面都是二十名刀手持盾列前,二十条长枪自刀手们腰间探出,又有二十条长枪自肩上探出,一员大将持戟立马阵后,大喝道:“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杀,杀,杀!”

    他喊出一字,那阵势便向前一步,前面八个字疾声喝出,三面战阵向前紧逼八步,两下一接,顿时将黄裳团团围住,最后这三个“杀”字,却是那三百人齐声喝出。

    第一声杀,六十口钢刀齐斩,势如刀山崩落。

    黄裳眼神一拧,提起周身之力,把刀狂挥一周,最初磕上的十余柄刀受不得他力道,都脱手飞上天去,但是每一次磕撞,他的力道都不免减去一丝,待将那些刀尽数磕开,自家手身躯也是不由巨震,右手更是颤麻一片。

    第二声杀,刀收盾立,狭缝之间,齐腰六十条长枪同时攒刺。

    黄裳心念电闪:怪不得古来豪侠无数,称雄疆场的却只是那些长刀重甲的大将,这般阵势,武功纵然高绝,却也徒呼奈何也!却是不可硬磕硬架了。

    足以点地,轻飘飘蹿起身形,呼的一声,群枪走空。

    第三声杀,齐肩六十条长枪斜斜向上,狠狠刺出,黄裳低头望去,却似脚下凭空长出一片枪林。

    这正是——

    莫道宗师武艺高,亦无千手抵千刀。肉身谁能云中立,性命尚与风里飘。

    要知这些兵士,都是方腊起家的本钱,训练数年,令行禁止,不逊世间任何精兵,阵势列成,当真是恍若一人,否则如何能将一个大高手逼到如此地步?

    然而世间事物,阴阳相合,其至锋至锐之处,往往便是其至薄至脆之处,便似一个人最大的优点,说不定也正是其最大的弱点。

    军阵威力,在乎于纪律严明,人人都是其中一份子,人人也只是其中一份子——这是千锤百炼方才能够练成,对于阵中兵卒而言,几乎已成本能。

    黄裳挡不住他枪林攒刺,一跃老高,随即又是六十条枪向上刺来,这等杀法并非为了应对战阵,正是明教高手们为了应对武艺出众之人,特意所练,若是一般轻功高手,纵然挡住前两轮攻击,一旦跃起,自不免被戳成串烧也。

    黄裳却不是一般人,跃起之后,望见底下枪林升起,猛吸一口气,凌空一停,随即老臀一撅,腰腹一收,竟是于无可借力之处,二次发力,强行又升起一二尺。

    这一记滞空飘然如仙,若是放在后世,乔帮主见了也要嫉妒流泪。

    此时若是江湖杀伐,底下人自然而然便要把长枪举着不动,静待你落下,然而这些战卒出枪收枪,早不知练了几千几万次,一刺不中,下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