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伍百肆拾伍回 西风席卷幽燕地(中)

    第伍百肆拾伍回 西风席卷幽燕地(中) (第2/3页)

    副将韩延年高吼:“汉家男儿,只知杀胡,不懂降为何物。”手持短刃,独冲敌阵,搏杀数十人,披创十余处,血流殆尽,面向长安而死。

    十余壮士,为其勇气所感,尽吼“不降”战死。

    厮时,荒漠之上,朔风呼啸,地上汉儿,尽已无声,数千匈奴围合处,李陵仗剑独立,几次欲冲锋,却又止步,挣扎良久,披发流泪道:“吾无颜见陛下也。”

    乃降。

    有残兵逃回,报告兵败消息,武帝大惊,只道李陵这等豪杰,万难贪生,召其母亲妻子慰问,有相士观其气色,并无死丧之色,故道李陵未死。

    文武百官得知,都骂李陵不忠义,唯司马迁为其说情,言其转战千里,杀敌数万,矢尽道穷,犹自奋战,堪为名将表率,虽然不死,必是要留有用之身,以期立功赎罪。

    武帝闻言,思忖良久,令将军公孙敖领兵入匈奴,接还李陵。

    公孙敖无功归来,告曰:吾闻言李陵为匈奴单于练兵,教授射术,匈奴重之,因此不放。

    汉武帝大怒,杀其母妻兄弟,处司马迁以宫刑——后司马迁以残身著《史记》,辉煌千古,此是后话。

    又经数年,汉使出使匈奴,李陵找来,质问汉使:“我为国家血战,杀敌数万,后顾无援,力尽被擒,罪非在我,陛下何故杀我全家?”

    汉使答道:“你为匈奴练兵,陛下因此震怒。”

    李陵骋目跺脚,唱起撞天屈道:“练兵者,李绪也,岂是李陵?”

    汉使亦楞,良久道:“许是听错了。”

    李绪者,汉之塞外都尉也,本在奚侯城驻守,匈奴来攻,此人开城投降,为匈奴单于所礼遇。

    李陵恨此人为匈奴练兵,祸及己家,怒而杀之,匈奴贵族皆欲杀陵,单于庇护,私藏在外,乃得身免。

    单于甚喜李陵,封为右校王,以女妻之,李陵自此不返故国,于北境传承血脉——李集即其与匈奴公主之后人也,一手箭法,名震辽国,不失祖宗威名,人皆呼为李金吾。

    闲叙至此,书归正传,且说李处温召约副统兵贺重宝、驸马胥庆、执金吾李集,叫那县丞入来,讲说潞县丢失一事,待他说罢,李处温皱眉道:“却不知哪里人马,趁我国中空虚,冲州撞府作怪,若是不从速剿除,一时做大,却不是耍子。”

    李集思忖一会,皱眉道:“莫不是宋军,遣支偏师长途奇袭,使那围魏救赵故计?”

    胥庆听了,哈哈大笑:“李金吾,我知你祖宗李陵擅长奔袭,伱便有这想头,只是如今宋国皇帝,岂能同汉武帝相提并论?他的麾下,都是童贯之类,我军二十余万横陈宋国,哪个胆大的宋人,敢背对我国大军玩奔袭?”

    李集听他一说,也不由摇头失笑:“罢了,却是末将过虑。”

    胥庆大咧咧道:“那县丞不是说了么?夺城之人,只有一二千,连甲也没有,想来必是啸聚山林的强人,得知我大军去打宋国,以为能捡些便宜吃,算得什么大事?依我说来,若不快些去杀他,他抢了县城便要跑个无踪,却去哪里寻他?”

    林冲虽只三百,县丞还是下意识的夸他了几倍,一来的确不曾看得仔细,二来也是惯例,不过据此来看,辽国官场毕竟比宋国还是好些,若是宋国官儿,不夸大个五十倍,白披了这身官皮。

    胥庆的看法,算是人之常情,李处温也连连点头,又问贺重宝:“贺统军,你如何看此事?”

    贺重宝不在意地一笑:“若是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