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陆佰贰拾叁回 汴京三国大乱斗(陆)

    第陆佰贰拾叁回 汴京三国大乱斗(陆) (第2/3页)

,如今朕年迈气短,这些国事,自然有太子担起!朕以后花前月下,了此残生足矣。”

    说罢走到书桌旁,抽笔蘸墨,寻张白纸,一挥而就:“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吹一吹,手指在一旁敲了敲:“传位诏书在此!”

    便往门外走去:“来人,宣皇城司护卫,保护朕去黄河水师……”

    “父皇,万万不可也!”

    眼见他要出门,赵桓一下反应过来,这个锅又大又黑,这个爹就这般抛给自己,心中岂有父子之念?

    他一个飞扑,就地滑出一丈,展开双臂,死死抱住亲爹的腿,嚎啕大哭道:“父皇,儿子何德何能,岂能担当重任?父皇春秋正盛,圣明睿智,国家岂可一日无父皇?”

    赵官家见儿子这般不识好歹,心中怒火大炽:若是汴梁破在我手上,我不是成了昏君?就算割了河东路,史书昭昭,我也要和石敬瑭等同流合污,你这做儿子的,上不能分君忧,下不能济父难,岂有孝顺两字可言?

    当即冷笑道:“好笑哉!你是堂堂太子,为父退位,你不坐皇帝,却叫谁来坐?快快起来,莫让众卿家笑你无担当!”

    赵桓年轻力足,抱紧自不撒手,听他老子说到众卿家,恰好提醒,连忙回头叫道:“众位皆是国家栋梁,难道眼睁睁望着父皇弃了皇位么?快快帮我劝一劝父皇啊。”

    一众大臣面面相觑,都上前来,正要苦劝,官家眼珠一转,立即先发制人:“蔡太师、童枢密,你二人年纪,也该给后来的俊杰挪一挪椅子啦。”

    蔡京、童贯对视一眼,蔡京率先点头:“陛下奉香,若是别处也还罢了,若说茅山,呵呵,老朽却是最熟悉不过,陛下既要往彼处,老朽不自量力,倒要陪同陛下,做个向导也好。”

    童贯不甘落后,连忙叫道:“不止向导,陛下的安全也是万分重要,老臣欲选拔三千胜捷军、三千御林军,沿途保护陛下。”

    赵官家三言两语,说服了蔡京、童贯,两个能听说离开汴京,也顾不得许多,反替他来说服太子赵桓。

    赵桓却不似他九弟那般大胆,死也不肯替亲爹背锅,只顾抱腿大哭。

    一来二去,终于惹得官家焦躁,使出当年蹴鞠技艺,一个“贵妃射箭”,左腿鬼魅一般,折后踢出,正中儿子额头,好大儿脑袋一晃,晕倒在地。

    童贯赞道:“好脚法,已得高太尉八分功力。”

    官家得意一笑,就当着众臣,呼唤童贯搭手,两个合力,把晕倒的赵桓抬在椅子上,顺手解了龙袍,披在儿子身上,叮嘱众人道:“新皇即位,汝等务必尽忠许国,死心塌地辅佐于他!”

    说罢拉着蔡京、童贯,仿佛三只离了樊笼的小鸟,逃出后宫。

    这君臣三个,一世合作,端的是默契无比!

    无多时,童贯、蔡京,收拾起许多家私,尽数抬在船上,宫中悄悄接出范美人,还有新近受宠的乔贵妃,又在仅剩的兵马中选出六千,一并上船。

    这许多事情办好,才不过数个时辰,足见大宋文武双相的老辣厉害处!

    赵官家欢喜道:“说来还是朕的本事,前番诓辽人解了围,偏他不曾去远,金人也不敢贸然围城,如此一来,恰让出这条水道,岂不是乱麻中抽出一条生机?”

    蔡京满口奉承,童贯则令闻人世崇开船,径直开水门,沿着汴水,向东南去也!

    又过一阵,满朝文武,悉数得知此事,纷纷麻了爪。

    有些反应快的,立刻打点家私,使出各种解数出城,坐船的坐船,走路的走路,纷纷追着老皇帝南下。

    逃得人一多,又把金兵惊动起来,一时铁骑四处,一面追杀逃难之人,一面趁势便来抢城。

    却是刘延庆见机不妙,连忙唤来姚兴,领一支军,拼死抵住金兵。

    好在金兵也是满头雾水,杀来的人不多,被他二将奋起挡下,硬生生关了城门。

    已然逃出城的那些人,可就遭了大劫,一时间,城外一片鬼哭狼嚎,余者这才不敢再逃,纷纷躲回家里发抖。

    这一下,消息满城传开,百姓听说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