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陆佰肆拾叁回 狼烟席卷潼关西(玖)

    第陆佰肆拾叁回 狼烟席卷潼关西(玖) (第2/3页)

每人发他三贯足钱,于是惧意又减几分。

    待人数差不多了,有人前来告知,朝廷征发他们为船夫,运送大军,事成之后,还有厚赏。

    所谓厚赏,民夫们本来未必尽信,但是刀在人手,也只得尽量让自己信以为真。

    但是当彼等得知做这船夫,竟是要顺黄河而下,直抵西夏兴庆府时,还是炸开了锅!

    其实老曹“奇袭兰州、沿河而下、飞夺兴庆府”这条计谋,并非自家首创。

    早在元丰四年,兰州尚在西夏手中,宋神宗便有了自熙河路造船,顺黄河而下,突袭兴庆府的方略,诏令李宪“相度置船筏于洮河上游,相机率兵东下……”

    李宪当即令人勘察秦凤路至兴庆府河道,回报称有一段险滩,长达六十余里,其间激流涌浪,礁石如鳞,“舟船过此,损折泰半”,风险极为巨大,李宪思忖良久,最终放弃。

    前人虽弃,曹操却取。

    要知老曹用兵,向来不吝行险。

    譬如昔日远征乌桓,路途莫测,除郭嘉外,无一人肯加认同,便连老曹自己,得胜归来后,也大赏劝谏之人,以为其议乃老成之言。

    且看古往今来名帅,似老曹一般,一生屡屡陷入危境者,着实不多。

    此非老曹用兵无能,只因好行险招之故。

    因为险招,往往也是绝招。

    你所不敢想的,正是敌人也不肯相信的。

    便似西夏人,何尝肯信有人竟会从上游沿河而下?

    此时此刻,黄河岸边,有大石如龟,仰首看天。

    老曹高立其头上,俯视一群渔民、船夫。

    下方,焦挺仰着没表情的面孔,领着数千人,战刀出鞘,一个看一个,立在船夫们身边。

    曹操喝道:“黄河北上,险滩难行,汝等皆知,吾亦知之!然而人生何日不曾艰难?汝等今日有命在,能听得吾言语,焉知明日后日、明年后年,还有命在?”

    其声如雷,传荡河畔:“吾为节度使,尚不惜此身。汝等本都是风波浪里讨生涯的,何故惧之?今日便于你等明言,有那敢不从我的,一刀一个,都送伱下黄河喂鱼!若肯帮我的,打破了兴庆府,金银财宝,任你搬取!”

    民夫们一阵骚动,显然最后八个字,威力不小。

    老曹察言观色,继续吼道:“汝等亦不必担心吾说话不算,吾在这里,当着你等众人,当着皇天后土、浩荡黄河起个大誓——若是食言而肥,天诛之、地弃之,死无葬身之地!”

    他这里说罢,时迁忽然尖着嗓子,用本地方言高呼:“干了!大将军既然这般说,我等都信你!这把干完,能换一生富贵,便是拼命也值了!”

    这些人素来风波里讨生涯,胆子原本就比寻常人大些。想那险滩虽险,又非必死,若是拼上一把,立刻能够暴富,这些穷汉十个倒有八个动心。

    至于剩下两个,老曹也不谈什么仁义,径直掏出刀子:你既然不想发财,必死和可能死,且选一个吧。

    于是无人不从。

    这时有个年轻汉子,忽然张口大叫,所说汉话,胡味十足。

    他说的是:“大将军,俺不要金银,若送你们去了,求你收俺当个亲兵。”

    老曹侧头望去,见这厮周身上下,晒得黝黑,深目高鼻,长得倒是英气勃勃,高不下八尺,赤身赤脚,只腰下挂了几层鱼皮,一双眼定定望着老曹,见他目光扫来,也无退避之意。

    老曹暗自点头,伸手一指:“你这厮叫什么名字?哪一族人?”

    汉子一摇头:“我母亲是羌族人,但他们都说我是野种,所以我也不是羌人,至于名字,我没名字,因吃得多,浪费粮食,人都叫我涨粮。”

    曹操听他不认自家是羌人,暗自点头,当即笑道:“看你是条好汉,吾便答应你又如何?好!到了兴庆府,你便是我身边护卫,随我提刀去杀敌,你敢不敢?”

    那汉子大喜,连忙叫道:“俺敢!当初有人侮辱我母亲,我一把短刀,杀了他们七个!可惜,我母亲也遭他们害死了。”

    曹操听见是个无牵挂的,愈发大喜,面上却做出同情神色,点头道:“世间不太平,便是人杀人!不过你既然敢杀人,便随我杀出一个太平罢。我不怕你吃得多,有的是粮食给你,‘涨粮’两字,再莫提起,我给你起个名字,就按原来的读音,叫做张良!你须记住,这个名字,曾出了一个了不得的豪杰,如今给你用,却不可辱没了此名。”

    “张良!”那汉子欢喜大呼:“主人放心,我绝不会辱没这个豪杰的名字!”

    “主将!”曹操大笑:“哈哈哈,你个人的命,只归你个人,如今投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