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柒佰伍拾伍回 贯忠六路伐女直

    第柒佰伍拾伍回 贯忠六路伐女直 (第2/3页)

三支兵,令他直捣会宁府,讨伐完颜部女真。

    第四支兵,令他直捣黄龙府。

    第五支兵,令他直捣辽阳府。

    第六支兵,令他沿海南下,讨伐长白山诸部女真。

    许贯忠这般用兵,让王寅、高玉大是惊诧。

    合则强,分则弱,此乃兵家皆知之理,况且若论单兵战力,扶桑兵马远弱于女真,如此各自为战,伤亡岂不平白大上许多?

    许贯忠却自有一番道理,对王寅等人道:“许某如此用兵,考量有二,其一,吾等此番出征,乃是配合武大哥动作,因此时间越快越好,波及范围越大越好,但达目的,何虑伤亡?”

    “其二,吾在扶桑两年有余,深知扶桑人之性情,其辈貌若谦恭,暗里野心勃勃,如今势弱尚能服膺,但是天道无常,哪一日他似女真一般起大运时,必为我华夏之患,且让他多死些人,乃是有益无害之举。”

    王寅听他说罢,这才晓得许贯忠之着眼处,比战事本身还要更高一层。

    六支兵马展开攻伐,沿路战斗,顺利中不失激烈。

    顺利自是理所应当,自阿骨打兵发上京以来,一路大战连连,国中精兵猛将,不时征调。

    及至近来,又有斜也书至,连国师普风等人一并调走,于是后方愈发空虚,扶桑大军杀至,岂有不顺之理?

    那么既然顺利,如何又战得激烈呢?

    只因女真乃是奴隶制度,历经十年战事,开疆拓土之余,各家都有许多奴隶,种地开荒,喂牛养马,其中健壮男子亦是不少。

    各处守将见军情如火,都将这些奴隶召集起来,许他以军功换自由身,于是聚奴成军,披甲杀敌,亦给扶桑军造成许多杀伤。

    如此大战半月,会宁府、黄龙府,皆被打破,杀伤女真各部十余万口,扶桑兵亦折了八九万人。

    眼见金国后方已然残破,高丽国忽然出面相助,声称“兄弟邦国,荣辱与共”,发兵三万来救女真,长白山下一战,将征讨长白诸部女真的扶桑军杀得丢盔弃甲,十不存一。

    许贯忠得知,大笑道:“高丽者,本为汉唐妾,苟合契丹在前,媚从金国于后,若不加教训,宁不知世上尚有中华也。”

    遂聚集几路兵马,共计六万余人,径直来伐高丽。

    高丽国王知悉大怒,亲往军中坐镇,麾下四名大将金缘、耶律宁、崔弘宰、黄君裳,悉数在列。

    不数日,双方于长白山下相遇,分据鸭绿江西东岸,高丽王自恃江水天险,令人乘小舟至西岸,发箭乱射,以为取乐。

    不料许贯忠熟知地理,早已有备,当夜无数海船入江,船舷相连,搭以大木,百丈长桥,转瞬而成。

    扶桑兵鼓荡而过,高丽兵大惊,群起而攻,箭射枪扎,阻挡扶桑兵登陆。

    “玉面枪神”王寅见战局不利,骑马登船。

    他那匹好马“转山飞”,原来本事不止转山,登舟跳船,亦如插了双翼一般。

    如此一路纵蹿到了东岸,凌空一跃,恰似天马飞来,高丽兵以箭射之,王寅枪势展开,羽箭纷纷坠地。

    眨眼之间,战马跃上岸去,王寅那条枪神出鬼没,真个万夫莫当,手起处杀翻一二百人,扶桑兵马兴奋嚎叫,纷纷上岸。

    高丽战将耶律宁见识不妙,大喝一声,跃马提枪,来挡王寅。

    这个耶律宁,本是辽国猛将,被女真困在城中不得出,高丽王素知其勇,许了无数财宝,同女真人交换此人性命,招募在本国为将。

    他要报国王知遇之恩,故此奋勇来战,王寅自然不惧,二人走马如飞,各自使枪,战了十余合,高丽战将黄君裳见耶律宁有些不敌,手舞双刀上前助阵,高玉恰好过来,右手金枪、左手银鞭,将他挡下。

    两下里又战七八合,王寅枪势如龙,呼的一枪,刺穿耶律宁心窝,那将倒坠下马死在当场。

    黄君裳心中惊恐,双刀有失章法,被高玉使鞭砸开刀,一枪刺下马去。

    高丽连折两个大将,当即大败一阵,退后数十里,正要重新立寨,不料许贯忠用兵神速,驱军紧随而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