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巨额白银税金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巨额白银税金 (第1/3页)

    反而是杨无敌的军队,不愿意消耗宝贵的火药和箭失在这些垃圾炮灰身上。

    数千名天竺炮灰死伤殆尽的时候,德里苏丹国又驱赶了另外一批天竺炮灰士兵走上了战场。

    杨无敌知道,要是再这么打下去,德里苏丹国的主力还没有发力,自己的军队要后劲不足了。

    帖木儿的天方教雇佣军也虎视眈眈,让杨无敌无法突袭。

    万般无奈之下。

    杨无敌率领手下的士兵在杀伤的近万名土着天竺士兵后,只能主动撤退回到新大理城。

    城池外围的几乎所有据点和领地都陆续被紧随其后的德里苏丹国军队占领。

    数以十万计的土着人,又成了德里苏丹国的耗材。

    段功率领手下的军队,困守新大理城,除了连接海上的水路之外,已经断绝了陆地上所有的通道。

    。

    。

    。

    应天城作为大明王朝的京师,如今已经成为天下一等一繁华的城市。

    城内不仅有繁荣的商贸,更有在当今天下独一份的工业气息。

    应天府的城南有一大批新建的工厂,这些工厂生产出最新式的钢材,玻璃布匹,火药瓷器等,供应各省,乃至整个海贸的市场销售。

    在应天府城南的中心地带,有一栋规模庞大的工厂,这座工厂叫做应天铁厂。

    在应天铁厂中,有一座高耸雄伟的楼房。

    在这座大楼里,设有钱币铸造局、机器制造局、兵械局、工艺监督局、冶炼科技局五个机构。

    应天铁厂隶属于大明七海商号,七海商号明面上的掌柜东家是淮安侯李贞,其背后的真正大股东却是大明皇帝朱元章和朱瀚,以及一大批的文武功勋。

    此时,应天铁厂的工匠正紧锣密鼓的加班加点修建着这座工厂。

    应天府城内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大批工匠严重缺乏。

    所以为了建设应天铁厂,大部分工匠都是从全国募集请来的。

    大量的工匠和技术骨干正在应天铁厂里,按照工程图纸进行建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街道纵横交错,把原本就富丽堂皇的应天铁厂装饰的更加豪奢辉煌。

    在传统人们印象中傻大黑的铁厂,在朱瀚设定的修建方案当中,却拥有巨大宽敞的厂房,厂房上安装的窗户全都采用透明玻璃。

    如今透明玻璃虽然已经大规模生产,但用来当做窗户,却还是许多富人才能够用得起的,普通人眼中这应天铁厂就是奢侈辉煌。

    张五六是淮西的一个农民,当年红巾军造反的时候,他吓得躲在山里不敢出门,后来大明赶跑了蒙古人,创建了太平盛世,张五六这才出来闯生活。

    但这个时候,张五六发现天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张五六的许多老乡和邻居都因为参军,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而他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只能继续去当佃户。

    亲朋好友的发达,让张五六也有了闯一闯的决心。

    不过一没有胆量,二没有技术的,他在来到应天府之后,只能凭借一把的力气,应聘到了应天铁厂当力工。

    张五六今年二十九岁,是个典型的北方汉子,长相粗犷,性格耿直,脾气暴躁。

    不过他的力气很大,每次扛泥包,都跟拎麻袋似的。

    这天,张五六已经扛了十几担,重达好几千斤的水泥包,满脸汗珠,累的快虚脱了,走着走着脚步一滑,差点摔倒在地上。

    这时,一辆马车慢悠悠的驶入应天铁厂的大院中,停在张五六身边。

    车夫掀开车帘,一个身形高大,三十多岁的男人跳下车,扶起张五六,关切的询问道:“老兄,您没事吧?”

    这个人正是微服出访的大明皇帝朱元章。

    朱瀚在离开应天之前特意叮嘱老哥朱元章,重点关注应天铁厂的进度。

    因为朱瀚告诉他,只要这个大型的铁厂建成,那大明就将彻底成为全天下唯一的超强帝国。

    这个铁厂采用最新型的高炉冶炼钢铁,能够提供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度的高温熔炉。

    这么强悍的铁厂,足以让大明的武器便宜又好用。

    为了防止下面的官员和工匠湖弄朝廷,大明皇帝朱元章便带领亲卫乔装打扮来到铁厂视察。

    张五六摆了摆手,喘着粗气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