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鬼吹灯和死鬼吹灯

    第三百六十三章 鬼吹灯和死鬼吹灯 (第1/3页)

    早朝散去,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李善长瞬间被大臣们包围,开始向李善长询问对策。

    “韩国公,这可怎生是好?殿下没把我们当人啊!”

    “殿下怎会如此?是不是因为英王殿下所致的?”

    “应该如此,英王殿下刚正不阿,他提出的想法,殿下不可能不遵从。”

    “就算遵从,也不能这般遵从啊,这把我们当成什么了?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就要背上一辈子的污点,骂名也在身上,以后还怎么抬得起头来?还不如死了算了。”

    “英王此举,是为了让我们以这些人为鉴,让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如果我们心中无私念,又何必畏惧呢?”

    “如果是英王,我没意见,可关键是英王只负责出主意,在执行的时候另有他人呐!”

    李善长听到大家的讨论默不作声的站着,正如周围官员们说的那样,他并不担心朱瀚,而是担心朱元章,天底下谁不知道朱元章是什么人?现在的警示录只是为了警示贪官污吏,朱瀚的出发点不错,李善长也认同朱瀚这么做。

    可问题是……以后朱元章会不会还这般遵守规矩?

    万一朱元章大怒之下,把所有官员的一点小错误也记录其中怎么办?

    在朝堂上反对朱标,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众朝臣七嘴八舌的请求李善长给想个办法的时候,汤和慢悠悠的走过来,喊了声韩国公,大家看到汤和凑了过来,立刻作鸟兽散。

    这是大明最大的特务头子,谁也不想沾上他。

    李善长也不想和汤和打什么交道,他觉得汤和这个人充满危险,和他走的太近,会让他在群臣中处于被孤立的地位,这样的人和他多说一句话都得想清楚,以免给自己或者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汤和,李善长用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说道:

    “不知信国公找我有何要事?”

    李善长敬而远之,汤和更不想和李善长有太多牵扯,他直接了当的对李善长道:“韩国公何必揣着明白装湖涂?我们聊的事情,是今天太子殿下说的《警示录》,你担心的事情,英王殿下已经说到了,不知韩国公有没有时间听一听?”

    朱瀚说到了?

    李善长听到后顿时来了兴趣,对汤和询问道:“英王怎么说?”

    汤和:“英王只说了一句话,让我转赠给韩国公:大明已非昨日之大明,陛下外出巡视本土与海外,陛下亦不是曾经的陛下。”

    这就是让李善长把心放回肚子里,不要想太多有的没的:“韩国公,《警示录》是为百官敲响警钟而编撰,绝非为一己私利,如果想让《警示录》保持他应有的威慑,哪怕是陛下都不会轻易的让他失去应有的作用。”

    听完汤和的话,李善长心中有些不赞同。

    就老朱那一点就炸的炮仗脾气,天知道他能做出来什么,朱元章自己都不见得能控制他的脾气,其他人又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汤和是在转述朱瀚说的话,李善长也只能露出虚心的样子:“臣受教了,我回去后好好研究一下英王殿下的话,争取在下一次朝会时,为太子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朱瀚的意思是,编撰《警示录》的初衷是好的,现在朱元章不在谷内,在考虑对《警示录》的编撰时,可是暂时忽略朱元章,就算以后发生变化,那也是等朱元章回来以后才有的,李善长哪里听不懂朱瀚的意思,这是在逼迫李善长一定要把《警示录》的编撰工作推行下去,如果李善长无法完成,那朱瀚就会找人代替他去完成接下来的工作。

    面对朱瀚的逼迫,李善长哪里还有拒绝的余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朱瀚的想法去做,朱瀚万一发火,可是比朱元章还要难伺候。

    李善长的担心,汤和也有,可相较于朱元章,汤和更愿意信任朱瀚,在汤和看来,就没有朱瀚解决不了的事情。

    朝堂上的大桉很快要画上句号,可一些官员听说,自己犯的桉子要被编撰到书中,用以警醒世人,有些人的心理防线一下子便坍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