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衡山之谋

    第四百七十三章 衡山之谋 (第1/3页)

    应天府。

    朱瀚刚刚制定完大同府的粮价,上报给朱元璋的奏疏还在路上。

    燕京这边,就已经有人知道了消息。

    文官们正愁不知道怎么对付朱瀚呢。

    结果朱瀚自己,弄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哪怕有胡惟庸的压制,弹劾朱瀚的奏疏,依旧如同雪片一般松紧皇宫。

    当朱元璋看到第一份奏疏的时候,差点没起晕过去。

    几乎都要直接把这个,胆敢弹劾他兄弟的家伙,直接拖出去千刀万剐了。

    不止生那些文官的气,也生朱瀚的气。

    这小子一贯就是如此。

    要么就不做,一做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同旱灾,这事朱元璋当然知道。

    这段时间,他也在想办法调集粮食跟银子救灾。

    只不过,在朝廷上做事掣肘太多,哪怕是朱元璋想要做点什么事,也是需要走流程的。

    现在朝廷这边才刚刚开始筹备粮草,朱瀚那边竟然已经率先有了动作。

    有动作也就罢了,竟然还是如此让人看不懂的操作。

    从早晨到到现在,朱元璋看过的弹劾奏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这些奏疏有的慷慨激昂,在弹劾奏疏之中,朱瀚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大恶棍。

    也有的旁征博引,把朱瀚形容成古往今来第一恶人,甚至能跟前宋的秦桧比肩。

    更有阴影怪气,明面夸奖暗地里讥讽的。

    反正不管是发什么形式的奏疏,都希望朱元璋能把朱瀚这个,在灾荒年间,还要动用朝廷的力量强行让粮食涨价的家伙,直接砍了,以平民愤。

    朱瀚被弹劾朱元璋到是不意外,毕竟这家伙这次行事作风,实在是有点太过骇人听闻了。

    就连朱元璋,最初知道朱瀚竟然敢把一石粮食卖到四两银子。

    而且还要通过朝廷的力量,直接把大同灾区的粮食,界定为最低四两的时候。

    都恨的咬牙切齿的。

    就更不要说,那些原本就看朱瀚不顺眼的文官们了。

    朱元璋明白,朱瀚这么做肯定有他自己的意思,音乐之间他也能想明白一些。

    只是让朱元璋不知道应该欣慰还是应该担忧的是。

    这满朝的文臣,竟然没有几个人替朱瀚说话的。

    换做其它皇帝,肯定非常喜欢朱瀚这种臣子。

    自家人,能做事不说,最关键的还是,跟朝廷的文官系统,相当地不对付。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想要图谋大事,必须死死抓住军权。

    但是,作为成功造反当皇帝的朱元璋却知道。

    其实文官系统,也是相当重要的。

    从古到今,但凡彻底得罪整个文官系统的人,哪怕一时得势,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朱元璋跟那些皇帝却不同,他是真的动过心思,把位置让给朱瀚来做的。

    只是朱瀚没有同意罢了。

    现在朱瀚跟文官系统水火不容,老朱又开始担心,朱瀚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了。

    朱瀚是不知道自家大哥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会告诉老朱:“你想多了。”

    如果是以前,文官系统的态度的确相当重要。

    但是,随着大明的政权越来越稳固。

    他们这些人的态度,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孔家已经彻底被他打倒,数千年的儒家体系,现在可以说已经崩塌。

    几年十几年之内,这些传统的文人,也许在朝堂之上依旧有一定的话语权。

    但是三五十年之后,朝堂之上也就没有这些人太多的立足之地了。

    他的新学,才是能够让大明永远站在世界之巅的东西。

    所以,现在这些传统的官僚对自己什么看法,朱瀚是真心不在意。

    只不过朱瀚的这些想法,老朱不知道罢了。

    别了一肚子火的朱元璋,回到后宫也是冷着脸,看什么都不顺眼。

    马皇后虽然从来不过问政事,但是满朝文武弹劾朱瀚这种事,马皇后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为了七五的事?”马皇后给朱元璋拿来一条热毛巾,让朱元璋敷脸解乏。

    朱元璋把热毛巾盖在脸上,毛巾的温度刚刚好,既能缓解疲劳,有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