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姑莫愁

    第二百四十五章 道姑莫愁 (第1/3页)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消息确定了吗?”

    郭默手里拿着两份情报,一份是由“皇城司”传过来的,一份是由“听风”传过来的。

    但是,两份情报的内容,几乎一模一样,所差的也不过是行文措辞罢了。

    郭默心里已经确定这上边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郭老弟,事情发生在七月中的大朝会上,消息应当属实。毕竟‘皇城司’是官面上传递过来的信息,而临安的‘听风’,是在下秘密安排的,别人都不得而知。”

    是了,当初设立“听风”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对外行动的方便,一开始就没打算在大宋境内布点。

    还是陆乘风多了一个心眼,才在临安城偷偷地留了一手,派了一个五人小队,潜伏在了临安。

    临行之时,陆乘风特意交待,非大事不可禀报,如若禀报就直接将消息发到他的手上。

    这份情报,也是临安的“听风”小队,这一年来,第二次向他汇报,上次还是因为临安四起对郭默的“流言蜚语”。

    “二师兄,事情绝对错不了,‘皇城司’的消息,还是四师傅特意派老五送来的。”

    封戈出于关心郭默,也参与了这次谈话,原本他并不在这个范围。

    “老五?叶瞿回来了?他没什么事吧?”

    五师弟叶瞿,自从大家从大漠的“七贤庄”逃回来之后,叶瞿就带着妻子周莲、老丈人周诚和儿子叶风,去了嘉兴。

    同行的,还有二师傅“妙手书生”朱聪,七师傅“越女剑”韩小莹和五师傅“笑弥陀”张阿生。

    因为,叶瞿已经是拖家带口的人了,而老丈人周诚又在混乱中,为了保护女儿受了伤,叶瞿也想带着老婆孩子安稳地过日子,就没有提出往军中去。

    而在嘉兴城里,叶瞿随意开了个小店铺,由几位师傅照顾着,一切都过得很平静。

    只是这种平静的生活,让叶瞿慢慢有些不习惯了。

    作为妻子的周莲,自然能看出丈夫的烦闷。

    “叶瞿,你要是实在在家里待不住了,就去找二师兄吧。”

    一天夜晚,见到关了店门的叶瞿,再一次喝了一坛子酒,在院子里不停地练武,直到将自己累得倒在地上。

    “可是,你、岳父和孩子该怎么办?”

    “呵呵,叶瞿,老夫只是左腿跛了而已,又不是完全不能动弹,就咱家这个小店经营起来还不费什么力气。”

    “再说了,在这嘉兴城里,还有你几位师傅帮衬着,就算生意不景气,难道还会断了吃喝?你还年轻,要出去给叶风搏个前程出来才是。”

    老秀才周诚,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出现在了院子里。

    说一千道一万,刚刚他最后那句话,算是说到了重点。

    叶瞿的二师兄那是谁啊?

    郭默,大宋的“燕王”殿下,他们作为知情人,更知道郭默的真实身份。

    一旦将来有面南背北的那一天,跟着郭默冲锋陷阵的人,自然能给家里搏一个封妻荫子。

    有了家人的支持,再加上叶瞿那颗不甘寂寞的心,第二天就告别了妻儿,先去了一趟“鸳鸯山庄”跟几位师傅打个招呼。

    然后,叶瞿就直接赶奔临安城,去找自己的四师傅“南山樵子”南希仁。

    也有好多年没见到四师傅了,叶瞿稳重的性格,倒是跟南希仁一脉相承。

    师徒二人见面,自然有一番离别之情要诉。

    正好赶上有一份关键的情报要送,南希仁就把叶瞿派了过来,而叶瞿的事情,还是让郭默这个二师兄直接安排吧。

    “二师兄——”

    听到郭默在里边说到自己,等在屋外的叶瞿叫道。

    叶瞿相对稳重,跟封戈相比,少了些外向和自来熟,在郭默面前未免有些拘束。

    再加上多年没在一起,而且去年刚回来的时候,封戈随着三师傅进了“靖难军”,而叶瞿却跑到嘉兴去了。

    “老五?快过来,你小子来了怎么还躲着不见人啊?”

    郭默看得出这五师弟有些放不开,估计还有小小的心结存在,这可要不得。

    “从临安来吗?几位师傅还好吧?”

    郭默走过去,一把将叶瞿拉了进来,先没有询问情报的事情,而是关心起“江南七怪”几位的现状。

    单单这一个表现,看得旁边的陆乘风就暗赞不已。

    “二师兄,师傅他们都挺好,这次顺道替四师傅送份情报,其实我...我是来投奔你了。”

    叶瞿还是有些磨不开。

    “哈哈,老五啊,你早就该回来了,以后还跟四哥一起搭档。”

    封戈也走了过来,一把将叶瞿的肩膀,搂得结结实实的。

    这两人都是从川蜀走出来的,患难相扶了十多年,又一同拜了师傅,一同上战场杀敌,二人的感情最是深厚。

    “嗯,老五,你就暂时跟老四在一起吧,这小子最近练功都懈怠了,有你在也能督促他点儿,大家说说这份情报的事情吧。”

    情报里到底说了什么?

    原来,在七月中的大朝会上,沉寂了几年的百官之首,那位位高权重的枢密院使史弥远,终于发飙了。

    大朝会当天,官家赵扩刚刚在“大庆殿”上坐定,就有御史出来弹劾。

    按理说,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即便奏错了,也不会承担责任。

    据说,是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此例一开,台谏官员与执政大臣势如水火,而皇帝却在一旁偷着乐。

    因此,日常的弹劾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今日则不同。

    先有御史弹劾枢密院副使、礼部尚书程珌,玩忽职守、滥用私权,年老昏庸而耽误政事。

    这名御史刚刚退回去,又走出一名御史。

    弹劾刑部尚书赵汝述,说他久离刑部、糜废部务,乃尸餐其位之人,请官家罢黜其刑部尚书之职。

    又有御史走出来,一连弹劾了刑部侍郎宋慈、兵部侍郎孟宗政、户部侍郎岳珂等人。

    被御史弹劾的这些人,要么就是坚定支持“燕王”郭默的人,要么就是因为郭默才能位列中枢的人。

    听完御史们的弹劾,赵扩没有做任何表示,面沉似水,一言不发地看着满朝文武。

    “史相,你如何看待此事?”

    良久,赵扩将目光盯在站在文官第一位的史弥远身上。

    “启禀官家,老臣以为,‘无风不起浪、空穴才来风’。御史台向来闻风奏事,虽不全中恐怕也有些端倪,官家当派人详加查处、以正朝纲。”

    仿佛史弥远所说,早在赵扩的意料之中,听完之后也不置可否。

    “太子觉得此事如何?”

    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是“迫于”坊间舆论的压力,还是官家赵扩真的老了。

    已经允许太子赵竑上朝听政,并参与审阅一些普通的奏折。

    满朝文武都知道,最近这半年,太子赵竑表现得很好。

    宫里宫外,都维持着“忠良仁孝”人设,却偏偏跟百官之首的史弥远,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就像现在,官家赵扩先问了史弥远,而又紧接着问太子赵竑,明显是想让他们二人当众来打擂台的。

    “启禀官家,今日御史台一次性弹劾如此多的朝廷重臣,儿臣以为干系重大,不可轻易判处,以免朝局不稳。”

    “不过......方才史相所说,皆乃老成谋国之言,公忠体国,望官家明察、照准。”

    史弥远方才的话,在场众人听后,都想得明白,也看得清楚,很明显就是在排除异己。

    六部重臣,除了他自己的人,就单单留下一个兵部尚书胡榘没有触碰,因为胡榘现在是坚定站在赵扩身后的人。

    但是,太子赵竑的上奏,尤其是最后一句,却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这还是太子赵竑吗?

    什么时候,太子殿下跟史弥远站在同一战线了?

    尤其是朝中那些中立派,既不站史弥远,也不站“燕王”郭默,更不站太子赵竑的文武大臣。

    “哈哈——好一个‘老成谋国’,好一个‘公忠体国’,竑儿这半年来,果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