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文官们:假的,全是假的!

    第161章 文官们:假的,全是假的! (第1/3页)

    京城。

    这座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这几天终于从惶恐不安的氛围里走出。

    各地的勤王大军终于陆续到了。

    后金鞑虏的劫掠活动,也受到有力的遏制,不敢再分兵抢掠了。

    前几天更是突然开始后撤,离开了房山,有沿原路返回辽东的迹象,这让朝堂上下都松了口气,最大的危机也已解除。

    京城的四方城门也都打开了,商业活动允许进行,人流物流都恢复了通畅。

    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多么高兴的事情。

    因为没人了。

    京城周边许多的村庄集镇,化为了废墟灰尽,变为了鬼域,幸存者发出的悲伤嚎哭日夜不停。

    便是京城之内,也有不少家庭失去了亲友,挂上了白幡,哀恸哭泣全城可闻,白事法事每天都会举办上千起。

    如同又回到了崇祯二年,但这次京畿百姓的损失似乎更加惨重。

    悲嚎伤心过后。

    随即就是怨言,百姓们对朝廷铺天盖地的怨言:

    “这个朝廷到底有何用?”

    “鞑子肆虐,我们的文武官员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做什么?我们的陛下又在做什么?”

    “土狗尚且守家,我们每年交的那些钱粮,究竟养了些什么东西?在他们的心里,有我们这些百姓么?”

    “为什么死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权贵,为何受害的永远是我等小民?”

    “京畿之地都难以生存,这天下之大,何处是我们的乐土?”

    “既然这个朝廷什么都做不了,我们为何要交出钱粮,去养那些毫无用处的废物?”

    “……”

    民间的舆论汹汹,怨气冲天,不仅文人官员们能听得见。

    通过锦衣卫等耳目,皇宫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也略有耳闻,哪怕锦衣卫专门挑了一些温和委婉的言论,朱由检也感到十分的难受和扎心,感到羞燥不堪。

    甚至不敢直面某些质问。

    而最近的这一两天,舆论的风向又发生了变化。

    多了不少吹嘘夸赞许家庄的话语。

    因为许家庄也出兵了。

    八千人的许家军刚到通州,就打了一个通州大捷,消灭五千鞑子骑兵。

    然后开始扫荡周边,歼灭了无数的在京畿之地屠杀劫掠的建奴小股部队,不知救出了多少的青壮百姓,并打的鞑虏不敢分散,停止了劫掠,不得不抱团对付许家军,这又间接避免了更多的百姓受害。

    可以说,这一次是许家军救下了深陷苦难中的百姓,是许家军成了无数人的大救星,发挥出了朝廷都发挥不了的作用,且对于受害的广大百姓,天下通银行也宣布提供低息救助贷款,愿意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渡过最艰难的时期。

    故而这一次的建奴入关肆虐中,许家庄和许家军,成了那一束的救世之光、希望之光。

    最近民间更流行起了诸如此类的舆论:

    “听说了么,许家庄这次派许家军过来帮忙,不是为了勤王,也不是为了拯救什么百姓,主要是为了保护北方的市场。”

    “保护市场?此话怎解?”

    “因为许家庄又大量的商货,是卖到了北方,让许家庄获益不少,如果鞑子经常肆虐,北方市场陷入战乱,许家庄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保护这块市场,必须派出精锐大军前来。”

    “你的意思是说,许家庄是为了保证自己能赚到钱,才这么积极的出兵驰援?”

    “没错,主要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哎,连许家庄这样的商人,为了能长期赚到钱,都愿派出大军与鞑子血拼,我们的朝廷呢?连一介商人都不如!”

    “呃……是这个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