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土著们的顺服

    第209章 土著们的顺服 (第1/3页)

    其实对于许家庄此次大规模的海外拓殖行动。

    大明的舆论,整体上是表示称赞和支持的,唱衰泼凉水的很少。

    因为大明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各方面的资源却相对有限。

    且这些年气候过于反常,天灾无数,那个所谓的小冰河期还没有结束,反而越演越烈。

    加上贪污腐败、横征暴敛、土地兼并这类的人祸,大明许多地区的百姓,确实穷苦到了极致,挣扎在死亡线边缘,设身处地一番,似乎只有造反,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东方时报》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推演,拿出大量数据,看的无数文人士大夫脖子发凉,连夜噩梦,不得不得出了‘王朝兴衰周期律到了临界点,改朝换代,人口大灭减极可能发生’的结论。

    许家庄对外大搞拓殖,移民大量人口,其实是在缓解这场危机,是在对外转移矛盾。

    而南洋等热带地区,不仅丝毫不受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反而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诞生了不少的强盛王国,从没有出现过食物贵乏的问题,故而当地土着普遍懒惰,生产力发展缓慢,综合实力不是很强,又以小国居多,除了西方殖民势力具有一定威胁,其他全是鱼腩,预计很轻松就能拿下南洋。

    最大的敌人,反而可能是热带风暴、疾病、水土不服。

    好在许家庄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应该能大大减少死伤,顺利实现拓殖。

    即便如此。

    金銮殿早朝之上。

    皇帝朱由检,与群臣百官,探讨起这次的许家庄大动作时,表示不看好的依然是大多数。

    部分文官甚至面露笑意的,进行唱衰嘲讽:

    内阁学士钱士升道:“陛下,这是大好事啊,许家庄此次投入的数以亿计的银元、数百万的饥民,只怕泰半都要打了水漂,必损失惨重。”

    礼部尚书李康先如数家珍的道:“东汉建武十八年,伏波将军马援率三万大军南征交趾,只用数月便剿灭叛乱,摧枯拉朽,但大军也只是待了一年不到,病疫者众,六年后交趾又叛……本朝永乐五年,成祖派英国公张辅、左副将军沐成、左参将李彬、右参将陈旭等领兵十万出征安南,短短一月便灭亡胡朝,设立交趾承宣布政司,但当地叛乱不休,疫病频发,回归大明不到二十年,便又分离了出去,我大明损失无数,却始终站稳不了脚跟,许家庄又有何魔力,可免于重蹈大明覆辙?”

    首辅温体仁也道:“半年,或许只消半年,许家庄便会灰熘熘的撤出南洋,我等只要坐观许家庄失败即可。”

    御史张延登道:“许家庄决心可嘉,勇气亦可嘉啊,为我华夏民族开拓更多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值得褒奖的,但大明子民,耐寒不耐热,当年赤壁大战,曹操大军连南方的水土都适应不了,两广、云南之地,更是用了上千年才慢慢消化,许家庄急不可耐,要拿下更热的南洋,只是徒劳浪费之举罢了,会白白害死上百万的百姓。”

    另一位言官道:“在大明生存虽苦,但去了外面,是片刻就丢了性命。”

    当然也有一位官员问:“许家庄医疗技术高超,或许能解决疫病与水土不服之问题呢?”

    《控卫在此》

    但他马上遭到了嘲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