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发行债券

    第125章 发行债券 (第1/3页)

    对于筹饷,应邀而来的商贾早有心理准备。

    本来就是,皇帝会无缘无故请他们到媚香楼来喝酒听曲?显然不可能,显然是希望他们能够为国纾困,捐输军饷。

    至于朱慈烺说不会让他们白掏钱,就没有几个商贾相信,场面话而已。

    说真的,要不是锦衣卫缇骑上门,其中不少商贾根本就不想来媚香楼,这种摆明就是逼捐的鸿门宴,不参加也罢。

    但是朱慈烺接下来的话却出乎他们的预料。

    朱慈烺说:“此番筹饷,并非捐输,而是借款!”

    有人低声冷笑,借了又不还,跟捐输又有什么区别?

    朱慈烺又接着说道:“凡民间借贷,需担保人或质押物,朝廷筹饷只怕是很难找着令人信服的担保人,所以只能拿等价物质押。”

    听到这话,底下的商贾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这些商贾都是人精,他们很快就反应过来。

    原来如此,原来朝廷并不是单纯的卖官田。

    而是要拿田做抵押,向天下商贾借钱筹饷。

    二楼回廊,崇祯的嘴角则浮起一抹澹澹的笑意。

    当然不能单纯卖田,作为一个略懂一点经济学的穿越者,如果只会单纯的卖田,就真是给穿越者丢脸,弱爆了。

    现在能卖的地就只有徐州四百万亩。

    除了这四百万亩地,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直乃至辽东的地,想想就好,真买是不会有人买的。

    也就朱慈烺和朱慈炯这两个傻小子崇拜他们的父皇,想当然的认为全天下的商贾会跟他们一样对崇祯充满信心,所以一定会踊跃购买北方耕地。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在大明还没有打造出足以反推建奴的军力之前,这些商贾是绝对不会轻易押宝的,甚至连徐州的四百万亩地都未必愿意买。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太不安全,指不定哪天徐州就沦陷了,那他们花大价钱买下的官田岂不是就打了水漂?

    所以只是单纯的卖田肯定卖不出去。

    徐州的四百万亩能卖出去一百万亩就已经是烧高香。

    一百万亩官田能卖几个钱?五两一亩也才五百万两!这点钱哪儿够?

    所以卖田只是托底,关键还是发债,发债才是筹饷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来,一个朝廷有国家信用做托底,根本就用不着等价质押物,直接就可以发行信用债券,然后地窖里躺着大量银子的江南官绅就会踊跃认购。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从朱元章草创大明起,国家信用就已经彻底破产。

    所以,直接发行信用债券,恐怕连一两银子的债券都卖不出去,只有拿徐州的四百万亩官田质押,发行抵押债券才能卖得出。

    所以崇祯之前才跟儿子说,是卖地,但也不是卖地。

    底下的商贾们讨论得热烈,朱慈烺却也不急,只是笑吟吟的看着商贾们讨论。

    直到商贾的议论声小下来,朱慈烺才又说道:“此次筹饷的债券种类分为四种,分别是一年兑付、三年兑付、五年兑付及十年后兑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