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大明脊梁

    第145章 大明脊梁 (第1/3页)

    “噗。”

    朱慈炯脚下一滑摔倒在泥水中。

    倒地之后,朱慈炯下意识想要爬起身,却竟然没能爬起来。

    是长时间的行军导致体能的严重透支,要知道这可是雨夜行军,除了体能消耗之外还有雨水浇淋导致的体温流失,可谓双重暴击。

    朱慈炯毕竟是个十三岁的孩子,扛不住了。

    走在旁边的王承恩下意识的想要伸手去拉,却被崇祯制止。

    崇祯往回走一步俯视着朱慈炯,严肃的说:“炯儿,你是皇子,朕破例多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如果你现在后悔,就立刻送你回南京。”

    “父皇,瞧不起谁呢。”朱慈炯的小脸瞬间垮下来。

    咬紧牙,朱慈炯像一头被激怒的小狮子发出嗷嗷的低吼。

    然后一点点的爬起来,等到站稳了又踉踉跄跄的往前走,前几步脚下还有些不稳,似乎随时都可能摔倒,但很快,朱慈就稳住了身体,脚步变坚定。

    “定王殿下真龙种也。”王承恩抹了把鼻子,脸上流淌的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

    “王大伴,你至于么、”崇祯笑话了王承恩一句,但是扭过头,也感到鼻子一酸,刚才真被朱慈炯这孩子感动到。

    母庸置疑,京师沦陷、祖宗社稷倾覆的残酷事实,给了朱慈烺和朱慈炯小哥俩巨大的精神刺激,因而激发出出两人灵魂深处的坚韧以及血性,他们比大多数勤王士子更清楚国破家亡意味着什么?所以愿意舍出命去守护这个国家,也愿意为这个目标承受一切的痛苦,区区苦难行军又算得了什么呢?

    然而,感动是一回事,考验则又是另一回事。

    从南京到徐州直线距离不过六百里,实际道路里程肯定不只六百里,但是撑死了也不超过八百里,所以无论这段行军有多艰难,有多慢,也不过二十天的行程!

    而这,距离崇祯的目标有很大距离,崇祯想要的是至少两个月的苦难行军。

    两个月后,等这批勤王士子尝遍了各种苦头,好不容易走到了徐州,他们就会发现打仗似乎比行军还要更轻松些。

    总之,即便没有困难,崇祯也要创造出困难。

    没有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没有千锤百炼的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样道理,没有持续两个月以上的苦难行军,也锤炼不出一批铁打的士子,也就撑不起大明朝的嵴梁!

    其实崇祯认为两个月的时间也短了。

    如果条件允许,崇祯甚至想把这段苦难行军的时间拉长到半年以上。

    可惜,建奴大军十月份就要南下了,而且由于他这个穿越者的出现,更确切点说是由于讨虏诏的出现,建奴极可能把大明列为主攻目标。

    这样的话,徐州防线就会承受空前的军事压力。

    所以,崇祯得在十月之前带着勤王士子驰援徐州。

    所以,崇祯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用来打磨勤王士子。

    想到这里,崇祯当即招手示意兀把炭上前,吩咐道:“兀把炭,传朕旨意,全军转道向西,去庐州府。”

    “啊?庐州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