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灵浸,血浸,水浸

    135.灵浸,血浸,水浸 (第3/3页)

,于队伍回程中发动攻击,再一鼓作气,强攻王都。

    王都方面已经准备好军队,可以抵抗这次攻击。

    而跟孔尼出来的七位教士,都是资深僧侣,掌握着诺森布里亚郡的多处“免税书田”

    当年埃拉王上台,靠这些教士做足信仰工作,所以给予他们许多特权,但现在他想收回了。

    借敌人的手,除去这些总喋喋不休,又不缴税的混蛋,代价最小。

    “我十分开心,今日,这么多迷途羔羊,都要回归主的怀抱。”

    孔尼念了几句圣号,祝福奥兰等人。

    史蒙脸上微笑,但内心鄙视。

    “时间不早了,我们快开始。”古列催促着。

    奥兰随后道,“吾,奥兰‧维杰,达勒姆之主,王国郡伯,于今日出任受洗见证者,主的恩德传播大地,阿们。”

    给这么多维京人受洗,这是难得的大事,说不定自己还会出现在罗马主教口耳中。

    孔尼先严肃解释,“根据‘尼阁一世’重新编着的教义问答,今行三种洗礼,‘灵浸’,‘血浸’,‘水浸’,你们想采取哪种?”

    史蒙本以为洗礼全是水浸,他第一次听到其他两种,好奇问道,“有什么区别?主教阁下?”

    “灵浸要先前往罗马朝圣,接着在圣彼得大教堂下,祷告七日。这是全方位的悔改,信仰重铸,之后要行七件善事,此举象征七善,这些圣事干完,灵魂便得重生。”孔尼解释道。

    这些话在维京人耳中,只觉脱了裤子放屁,一堆名堂。

    只有奥兰听出来其中“微妙”。

    维京人上岸,及成立医院骑士团后,他就更加注意收集罗马教廷的情报。

    只有更了解教廷掌权者的思想动向,才能找出更多利用机会。

    查理曼压制神权,之后历代宗座立志将教权扩大,现任宗座尼阁一世这几年,改革名堂一个接一个。

    先是扩大罗马教士卫队,接着册封多位不同地方的天主圣人,派出访问团过去交流,增进其他领主的捐赠支持。

    还有统一不同见解的经文跟礼仪。

    比如这“洗礼”,本有相对简洁的版本。

    尼阁一世却又写了本“洗礼大全”,增添变化。

    单就这个“灵浸”,要去罗马朝圣,还要亲自对宗座跪下忏悔,无形中把宗座拔高到神的地位。

    灵浸不现实,孔尼继续介绍第二样“血浸”。

    “解脱欲望。”

    “什么欲望?”

    “对于色,食,财,名等行为之追求,至死那天,可为‘圣人’。”

    这是苦行僧的一种修行方式,维京人自然也不可能去干。

    最后一样是众所周知的“水浸”

    用干净纯洁的水洗礼自身污秽,在众人(天主)面前,颤毁犯下的过,最后表示终生都会遵从教义,为主而战。

    近来水浸却出现一种争议,那就是才刚出生的婴孩,到底能否受洗。

    因为他们尚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

    一派教士认为,真正的信道者,充满智慧,经受阅历,可以分别是非,才算是信徒,才能受洗。

    尼阁一世却为了扩大影响力,强行宣布婴孩可行此法,并延伸多条教义出来,打击不服他的教士及不同学说……

    史蒙跟妻子,还有身后出来,代表接受洗礼的小首领们,都同意行水浸法。

    之后在孔尼目光注视下,史蒙带头开始讲述罪恶,但却听的他眉头紧皱。

    “我少年时,有次见到一位男人,污辱女人,我却没杀了他,放他离开。”

    史蒙这样的开头,之后一群小首领的自我赎罪,也是荒腔走板,把好事当成恶事来说。

    孔尼想要停下,他看重这次的神圣受洗,正要唠叨,却被古列制止。

    “孔尼主教,不论以前干过什么,重要的是未来,信心远比仪式重要。”

    于是水浸没被中止,由国王手下这些教士,帮助维京人将身体浸入水中。

    奉父,子,圣灵之名受洗。

    身体浸入水中,这象征“死亡(罪恶之身已经离去)”,接着离开,此举表示“复活(新生)。”

    孔尼跟其他教士用起教会腔调,歌颂天主。

    “你们过往种种恶行已被埋葬,此后,你们要尊崇主的信仰意志,以正直公义之心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