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流芳千古在眼前

    5.流芳千古在眼前 (第2/3页)

少用这招。”

    “哼!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即便不朝,我等也要不停上奏,绝对不能让一个傻子继承大统,不然我大宋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许多官员也纷纷以为,赵官家昨天好不容易借机逃了,今天应该是不敢面对百官了,指不定待会就会传来免朝的旨意。

    但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一直等到第一通更鼓响起,也并没有这样的旨意,赵官家居然敢开朝!

    一共会有三通鼓,响完之后,正好是凌晨五点的样子,所有官员必须到达崇政殿站好班次,否则就等着御史的纠察吧。

    路上,吏部杨栋和权礼部侍郎叶梦鼎走在一块,他俩私交不错,还都是忠王的老师,关系比较亲密。

    叶梦鼎轻声问道,“元极,你觉得那消息可信么?”

    他说的消息,自然是指忠王不傻了,只能说,大宋的宫廷就是个筛子,即便官家下了禁口令,仍旧传得比风快。

    杨栋摇摇头,“你我几乎每日见到忠王,你觉得可能吗?其实,忠王是不是英明,我倒觉得并不重要。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官家清静无为便好,国家治理还是在于我等臣子。我认为忠王性子醇厚,做天子会很合适的。”

    叶梦鼎有些默然,轻叹,“元极这君上无为之论,某不是很认同,不过,若是真的选其他宗室入继储位,某觉得也很是不妥,那样必然大起风波,眼下的时局,还是稳点好啊。”

    “群情汹汹,咱们人单势薄,恐怕无能为力啊。”

    “但!尽力而为吧,好了,该入班了,稍后见机行事。”

    很快,在御史的监督下,百官各自就位。

    隐隐净鞭三下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赵官家升座,百官躬身见礼。

    百官心中揣着狐疑,想从赵官家脸上看出一些端倪,却见他无喜无悲,神色平淡得很。

    伺候在旁的董宋臣摇了摇拂尘,“请百官奏事。”

    百官们并没有一开始就发难,而是按着流程,先一一禀报日常政务。

    十几件政务陆续奏报上去,轮到一个紫袍老者出列。

    这是个重臣,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臣马光祖有奏,去岁太湖水泛,沿湖受灾颇重,淹没了许多良田,失地百姓没了生计来源,有许多流散到了临安附近,臣打算在东土城中划出地界容留,请陛下允可。”

    “可!”赵官家点头,“交执政府议定,早日施行。”

    接着参知政事董槐出班请奏,“陛下,知濠州李庭芝上奏,欲在荆山设城,以备淮南,臣以为,荆山地处四水相交处,又较为凸出,乃是战略要地,因此请从李庭芝之奏。”

    “朕无异见,汝等宰执商议,剖析利弊妥善处之。”赵官家再次点头。

    其实这些事,大臣们实际上都已经沟通商议好了,报上来,只是走个流程,赵官家又是甩手惯了,只要不涉及他,基本就是点头了事。

    日常政务走完,接下来才是重头戏了。

    百官们看到官家神情淡定,又联想到昨天千辛万苦施压,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了,便暗暗立誓,今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朝堂上,如果,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