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我们来送药啦!

    第219章 我们来送药啦! (第2/3页)

又能吃又能种,自家也应该买上一些,不用多,一篮子就够,既能给家里甜甜嘴,又相当于是留了种子。

    几个人又聊起的闫家的房子。

    “梁也上了,瓦也贴了,你家的房子快盖好了吧?”罗大问。

    闫玉摇头道:“还差很多活呢,猪圈才刚抹出来,还有地面和院墙,卢师傅说那几道火墙得烧着试试,要是哪里不好,还得改。”

    主要是闫家的要求挺多,有了火墙,他们还是想要炕,还想要大炕,屋里地上要铺砖片,院子里的地要拿灰泥找平,最好连院墙都滑熘熘,让那歹人想爬都无处借力。

    卢师傅从一开始说好的只管房子,到现在大活小活全都担下。

    固然是因为现在整个村子都在排号找他们砌灶砌炕,做完村里的活,他们今年能过个好年,更因为闫家人厚道,饭食做的精心,天天都有肉,给卢师傅几人吃的脸上都有了油光。

    眼见闫家顶门的两个男人都不在家,卢师傅自觉不能撂下个尾巴,是以,也没提钱不钱的,但凡闫向恒和闫玉过去找他,他都尽心尽力的给改给想法子。

    村子各家的账都是记在闫家头上,闫向恒天天都会和他对一遍,这一点尤其让卢师傅满意。

    他开始自己还记一记,后来干脆不记了,直接看闫家的账就行。

    “按着咱村子的习俗,谁家起了房子,得温锅,咱各家房子起来的时间都差不多,罗村长有没有提过,咱怎么个章程?”胡大问罗大。

    罗大道:“我爹为这个事头疼呢,得看日子来定,谁家在前头,谁家在后头……得排一阵,怕不是要排到过年去。”

    闫玉:……

    这么夸张?

    不过算一算,也挺正常。

    别说中间还空几天,就是天天不停的挨家吃过来,也得好几个月呢。

    “村子里现在白日都没几个人,罗大伯,不如何村长爷爷说说,咱们别一家一家办席了,咱一起办,又省时间,又省钱粮。”闫玉提议道。

    闫向恒也道:“也未必不是个法子,要是依着旧例来办,各家抛费不少。”

    不光是米粮,温锅总得有肉吧,菜也不能太对付,别管是土坯房还是啥房子,盖了新房的这顿温锅寓意着日子红红火火,越过越好。

    人来的越多,越热闹,张罗的饭食越好,得了人真心一声赞,主家脸上才有光彩。

    村子里办席是个大事,日子过的是好是孬,关上门看不到,却能在吃席里体现出来。

    闫向恒说的抛费不少也是真的。

    不光是主家要置办肉菜,来吃席的人也不能空手,得添上些礼,又分关系远近等等,送礼也分了几等。

    总之,是个很讲究又很麻烦的事。

    作为村子里目前数一数二的人家,闫家要是去别人家吃席,这礼就不能太薄,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一来一回,怎么平衡这礼尚之往来,闫玉想想就觉得头疼。

    罗大想了想,道:“我觉得这法子不错,可我爹和几位村老,不是那么容易说服。”

    老人家在某些传统上异常坚持。

    未必能同意这般俭省的温锅。

    “回头问问大伯,嘻嘻!”闫玉状似无意的说道。

    能让罗村长轻易退步的只有她大伯,旁的人,谁都不好使。

    从实际出发,大伯也会同意这个提议。

    他们村子现在是马力全开,忙的像陀螺,团团转。

    真就不如大家伙聚在一起,定一天,一起热闹热闹,也顺便松快松快。

    ……

    远远的,闫玉一行人就将口罩戴起来。

    虎踞城还是老样子。

    又有了些不同。

    城外的草棚多了起来,有的上面还搭了些破旧的布单,是用旧衣和旧被拼接缝制而成,样子虽然丑,但确确实实将‘隔离’当个正经事来办。

    这个变化让闫玉的眼睛瞬间明亮起来。

    再细看过去,不少灾民也戴了口罩在忙忙碌碌。

    有的帮着熬粥、分粥,有的帮着煮药,还有些担着扁担水桶,不知刚从哪里打了水回来。

    几个妇人在吭吭吭的搓洗衣服,她们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