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外府粮商

    第326章 外府粮商 (第2/3页)

安排,文书都是一人当好几人用,衙役多啥,一样。

    这样轮换着差事,也有一桩好处。

    在收粮这件事上,捕班与皂班都是新手,糊弄上官的手段还不纯熟,前两年的粮税就比以往经年损耗小些。

    田大老爷尝到了甜头,更加将换班进行到底。

    皂班前年来过一回,村里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并不意外。

    万头掂量下,心里有了数,朝旁边的衙役示意一下。

    后者立时会意,将大秤搬了下来。

    村人们一看大秤落地,心也落了地,脸上愈发有笑模样。

    万头给村长介绍:“这是新上任的梁户书,你们也认认,省得以后冲撞了。”

    村长立时朝梁满山作揖:“梁户书辛苦,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今天终于见着您啦,您上座上座,这些粗活我们干就得,累您在旁边给记个数,午饭咱都安排好了,叫得城里酒楼的上等席面,您赏脸尝尝,尝尝……”

    梁满山显是早有预料,看向皂班的人。

    万头开口道:“兄弟们都是能干的,保准不耽误下午的差事,要不梁户书,您赏个脸?”

    梁满山笑道:“既然如此,我等叨扰了。”

    “不叨扰不叨扰!”村长喜不自禁,连忙转身去张罗。

    这边有了准话,家家户户便按名册上登记的顺序排好队。

    粮食都是事先装好,未封袋,搬过来后,衙役让他们重新倒进另一袋子里,在这个过程中,看壳脱得干净不干净。

    插手翻检后,衙役点了头,这袋粮食才会被放在大秤上。

    斤两得多上些许,若是觉得不够,衙役便会摇头,脸色也会难看。

    称粮的人家便战战兢兢,一个劲赔不是,再赶忙从备着的粮袋里,倒上许多……

    一切都在顺利进行,不用多说什么,彼此心中都有章程。

    梁满山需要做的,就是将每户人家上缴的粮食数记下。

    并不是胡乱征收,官衙有自留地,一样按季耕种,按收成的两成缴税,是英王封邑关州后,定下的仁政。

    仅此一项关州便万民归心,没人道一句王爷不好。

    虽说这项仁政有利于民,却让英王府和各府、城衙门更加拮据。

    英王不忍关州官员窘迫,便将自己的那一份也贴补出来,这才有了关州近几年勉强能支应开的好日子。

    闫老二找着机会拽了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