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自家的生意得上心

    第409章 自家的生意得上心 (第2/3页)

定期带百姓进山围猎,所得猎物均分,但皮毛要留给百姓,做保暖之用。

    还会公告全境,今冬严寒,让百姓多多储存柴炭,并小心引火,检查家中火炕炉灶,以防门窗闭塞吸入炭毒。

    闫玉从中看到了商机。

    虎踞官衙银钱不足,无法兼顾,只能做出取舍,在吃饭和保暖之间,他们更偏于前者,但其实柴炭大有可为。

    就拿木柴来说,一捆木柴在永宁能卖到十文,可在虎踞只有八文,若是行情不好,七文也是肯出的。

    一方面是因为永宁是府城,物价要比虎踞高些,另一方面则是虎踞境内山多林多荒地多,收集木柴更容易。

    便以八文计,一捆木柴运到永宁就能赚两文,十捆,一车,几车呢?

    所有人都知道今年冬天来的早,关州人也说今年是个冷冬,十分难熬,柴炭的需求量可以预见会很大……

    家里的木炭生意,原本计划在村里找些叔伯帮工,可她现在认为,思维打开,格局打开,不要只看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视野再开阔一些,看一看虎踞境内的百姓,都是潜在的供货商啊!

    而她手里,恰巧有一笔银子,大概,不,是应该能够将摊子支起来。

    可她的铺子怎么办,银子填了一头,另一头就会没着落。

    ……

    第二日,闫老二和老师告假,陪闺女去永宁看铺子。

    在路上,闫玉说出自己的想法。

    闫老二道:“咱爷俩想一块去了,我也觉得炭火会涨,不过你师公最终还是没同意,他说官衙若出面买木炭柴薪,一是银钱不够,怕周转不开,到时候短了粮食那头,怕百姓们心慌,那个代劵要是推行不下去,得不偿失。

    第二嘛,你师公怕大家伙为了挣钱,将柴火都换了铜板,自家不舍得烧,万一有人冻死,官衙的责任可就大了!”

    “我不打官衙的旗号,也不会多收,或许我也弄个定量出来,每天收够数就拉走,这样的话,本钱也不用积压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