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打嘴仗(二合一章)

    第469章 打嘴仗(二合一章) (第2/3页)

,才没有下场?”

    “并不是,大哥待我们事事都好,只是小二她爹,在读书上没什么天分,学业……有些艰难。”李雪梅实话实说。

    田夫人半晌没言语,在消化这段信息。

    这位李娘子瞧着不像是谦虚之言。

    她想到自家老爷的书信,未曾提过这位弟子的课业,倒是对这位弟子的人品性情,一再夸赞。

    “老爷信中提及,怀安的大哥是位秀才,在虎踞暂任户书,能干有为,有一子和怀安一道在县学念书,那家中,只有你们母女和一侄女?”

    “是,家里活计忙不开,请了村中的容娘子帮工,那位容娘子手脚麻利,很是能干,厨下一把好手,村里人也很帮衬,我家小二……不瞒您,她大伯让她在家当家,那孩子有几分小聪明。”

    田夫人追着又多问了几句。

    李雪梅虽然不太好意思猛夸自己闺女,可事实摆在这里,以后常来常往,这也是瞒不住的,就大概的说了些。

    只这些就足够田夫人惊讶了。

    看出那孩子是个机灵的,想不到竟是这般聪慧。

    两人又说起闫家在府城新买的屋子。

    田夫人本以为是个宅子,却不想,是府学那条街上的铺子。

    田夫人道:“那间铺子我知道,一走一过能见到,门脸瞧着不大,可院子不小。”价钱也不能低了。

    李雪梅又纠结了,那铺子几百两银子,解释吧,就得牵出小二杀北戎之事,不解释又不太好,只好叹了口气,含糊说是家里报信有功,北戎的人头也换了些赏银,才买下这间铺子。

    总不好第一次见面就对田夫人说,她家小二是天生神力,万一吓到就不好了。

    田夫人紧张的抓住她的手,急声问道:“怎么?北戎进了你们村子?可有伤亡?老爷最近书信甚少,对虎踞城破之事总是避而不谈,我去找程家兄长打听,也是语焉不详,只说无事,岂能无事?永宁城里都在传,虎踞死伤无数,满城白幡,城破之日,烽火连延,跟着老爷的人本有四人,死了三个……

    北戎除了进城,还在乡间掳掠?

    怀安是什么时候去的虎踞,可知当日详情?”

    李雪梅宽慰道:“您先别急,老师不说,定是不想让您担心。”

    她斟酌着道:“城破那日,小二她爹就在虎踞,城中百姓确实死伤不少,村子镇上也被祸害的不轻。

    城中谷仓被抢,二老爷三老爷就守在那里,人都没了……

    老师当日与小二她爹在一起,到处躲避藏身,才幸免于难。

    援军一到,北戎退去,虎踞城内城外都不好,千头万绪,官衙又人手不足,一个人当几个人使,小二她爹她大伯好长时间没着家,连恒儿都被拉着帮忙……

    总算,最难的时候熬过去了,现在能稍稍喘口气。

    老师的身体还好,有小二她爹在您就放心吧,吃住上断不会受什么委屈。”

    田夫人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忧心忡忡:“好孩子,伱们都是好孩子,他有什么可委屈的,委屈的是你们,他这边城小官不知道能不能当的稳,也不知会不会带累怀安……”

    李雪梅压低声音道:“师母,咱们虎踞也杀了不少北戎,足有三千,往朝廷的奏报上就是这般写的……”

    田夫人蹙紧的眉头松了松。

    “怪不得也有人传虎踞大捷……原来是出自这里。”她喃喃道。

    “师婆,娘,我出去挑水。”闫玉拎着个扁担站在门口道。

    “去吧。”李雪梅随口道。

    田夫人急忙站起来:“小二你回来,你不知道水井在哪,师婆去挑……”

    “师母,您坐着喝口茶,让她去就是了,在家都是常做的。”李雪梅说道:“不知水井在哪问问人就是。”

    “孩子还小呢,外面天又冷……”田夫人往外追了几步,等她出了屋门,闫玉早跑的没影了。

    “她穿得多,您放心吧,咱乡下孩子,自小做活做惯的。”

    李雪梅心说:她闺女力气大着呢,就您那俩小桶,她打水跟玩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