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阳和汤

    第三百九十三章 阳和汤 (第2/3页)

河思忖了一回,找出了汤方的名目。

    “是阳和汤。”陶乐存了考较之意:

    “你可知道,为什么用这个方子?”

    陶乐虽然比段河年轻,但他却丝毫不敢怠慢,细细地揣摩了一会儿,这才试探着说道:

    “《外科正宗》提到:“夫附骨疽者,乃阴寒入骨之病也,多因阳气虚弱,阴寒之邪入侵阻于筋骨血脉之中,导致血虚寒凝痰滞而发病。”

    他的基础知识很扎实,陶乐就微微点头,以示赞赏。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就让段河激动不已,更加精神抖擞:

    “治疗骨髓炎,关键在于治肾。肾主骨,藏精生髓;肾不生,则髓不能漏。肾为水火之脏,命门火衰则精气不旺,气血凝滞,而成病痛之患。”

    “您以阳和汤内消外散,看似未用寻常的消炎之法,实则是辨证施治,令人叹服。”

    陶乐点头:“你讲得不错。这孩子已是附骨疽后期,阳气已衰,余邪未尽。应以温阳补血,和营托毒,行滞消肿。”

    下了方子,陶乐便为患者做了针灸,恢复了7点健康值,并转化为生命源能。

    郑昌看得清清楚楚。针灸不过十五分钟,但效果却好得惊人:窦道中的脓液肉眼可见地止住了,儿子的脸色也带上了丝丝红润。

    这种情况,是他求医多年从未见过的,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陶大夫,谢谢您,谢谢您!”他喜出望外,连声道谢:“治疗费要多少钱,您尽管说!”

    他飞速地拉开了自己的夹克,从内衣袋里取出了用油纸包着的一叠钱。

    他拆开了油纸,露出了里面的两万元现金,搓着手笑道:“这些您先用着,不够的话,我们还有。不管怎么样,我们就认准您了,请您务必要给孩子治好了!”

    看过了那么多的名医,对于诊疗费用,郑昌心里是有数的。

    市里省里的那些名家,一个疗程收个三万五万,都是常事。

    眼前这位可是京市的专家,水平比他们不知强出了多少倍,刚一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