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我们的儿子可能是朱雄英?!

    第十三章 我们的儿子可能是朱雄英?! (第1/3页)

    扬州城。

    七天时间,眨眼即逝。

    这片“荒原”的变化,在朱棪、杨宪的尽心尽力之下,可谓是一日一新。

    府衙内的碎石烂瓦已经清空了,并且搭起一座空间不算小的临时木屋。

    周围的民居却都是简易的木石结构建筑,每座屋顶的瓦片都覆盖得特别严实。

    与这些相比,府衙茅草屋顶和土地庙边小吴王的临时营帐,就显得委实可笑。

    城外西北,不单两百兵士扎起了两座营房,边上几条河道也疏通了。

    还有小半河道正在抓紧疏通,放眼望去,此时大多数区域仍旧荒芜。

    但鳞片般干枯的农田间,已经有三三两两的百姓在翻土备耕,脸上含笑。

    朱棪、杨宪与鲁明义漫步于田畔,见到他们的人,都特别高兴又带着客气的与他们打招呼。

    朱棪缓缓走在前头,只听杨宪满怀焦虑连声问鲁明义。

    “流亡在外的百姓,归来有多少?”

    “禀府尊!截至昨日,返乡百姓已有近百户,六百余口。”

    “怎么那么少?马上就要立春了……”

    杨宪脸色很难看:“如果百姓不能赶在开耕前回来,今年田地依旧要荒芜啊!”

    “杨知府!即使百姓归来,今年仍然会耽误农时的。”朱棪驻足提醒的说道。

    杨宪大惑不解:“吴王!为什么啊?”

    鲁明义连忙替朱棪做解释。

    “因为他们即使归来,也是家徒四壁。别说稻种农具了,就连吃住也没着落……”

    他说到这,只能无奈的苦笑:“府尊大人呐!今年这些田地,怕还是要撂荒的。”

    “不成!”

    杨宪正色道:“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让流亡各地的百姓赶紧还乡,我相信一句老话……”

    “‘故土难离’,只要百姓们能感觉到一点生机,那他们是爬也要爬回来的。”

    鲁明义对杨宪的话表示赞同,却又下意识瞟了一眼朱棪。

    杨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