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这是谁家的银子?

    第189章 这是谁家的银子? (第1/3页)

    事实上,朱骥接到的命令只是查抄赃银,并没有拿到有关高毂贪污的直接证据。

    在曹鼐拿到的证词当中,包括高毂的侄子以及南京的一些官员,这些人都承认了给高毂送过银子,送了多少,记录的清清楚楚,却唯独没有高毂自己的供词。

    也就是说,高毂并没有认罪。

    所有证词都是间接的,因此,他们才会强烈反对,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不可轻举妄动。

    否则的话,若最后查明,真的是有人冤枉,甚至是刻意陷害,那么锦衣卫这般做法,无疑是将这位老臣逼上绝路。

    内阁辅臣,岂能任人如此欺辱?

    这件事的影响将关乎到整个大明的文官,甚至所有读书人的面子。

    而眼下,锦衣卫确实没有搜出有利的证据,折腾了大半天,只找到区区五百两存银,作为内阁辅臣,这点银子是真的不够看。

    曹鼐很气愤,朱祁玉脸色也很难看,他是碍于皇上的情面,本打算将这件事压下来,却没想到,人家根本不领自己的情。

    朱骥将纸条紧紧捏在手里,脸色澹然道:“其实也不远,就在后面那条街。”

    南京闹出那么大的动静,福州沿海的官员更是自己亲手抓的,他不相信,这些人会空穴来风,硬往高毂头上扣屎盆子。

    这笔赃银,定是被藏在某处,只需花些时间,便可以找到。

    就算现在没有任何发现,他也坚信,一定是自己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而刚刚这张纸条上,只写了一行字,纸条的右下角,还有一个特殊的符号。

    绝声卫!

    朱骥看到这个符号,所有的烦恼和焦虑,顿时一扫而空。

    绝声卫这个组织,是大明最神秘的存在。

    明朝开国初年,朱元章启用聋人谋士吕不用和哑巴将军杨仲开创立绝声卫,这二人一文一武,又精通唇语,培养了一大批聋哑人暗探。

    由于这些人都是天生残疾,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引起别人的重视。

    如此一来,身体的残缺反而成了优势。

    在明初那段时间,绝声卫的作用不容小觑。

    无论你是何身份,无论你做事多么隐秘,只要是被盯上,你在家里做过什么事,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晚上吃的什么饭,跟谁睡的觉,第二天,小纸条就会出现在朱元章的面前。

    在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这些事是锦衣卫做的。

    孰不知,锦衣卫虽然无孔不入,打探情报的能力却远远不及绝声卫。

    正因如此,朱元章对绝声卫愈发重视,并立下规矩,除了皇帝本人,任何人不得私下接触绝声卫,只要发现,以谋逆论处。

    而且,为了保持绝声卫的神秘性,朱元章曾规定,如果皇帝的命令,使得绝声卫有暴露的危险,那么,绝声卫指挥使有权根据当时的形势,自行决定是否执行。

    没错,绝声卫指挥使有否决皇帝命令的权力。

    也就是说,人家可以抗旨不遵。

    自此以后,所有皇帝都严格遵守这条祖训,哪怕是曾经最得势的王振,都不曾接触过绝声卫。

    朱祁镇北伐之前,曾给朱骥透露过一些关于绝声卫的情况,却没有给他任何权力,只说如果绝声卫找上门来,锦衣卫必须无条件配合。

    方才那人的动作极其隐秘,朱祁玉等人的注意力又没在这边,当然不知道,朱骥手里已经多了一张小纸条。

    就凭这张纸条,朱骥相信,事情的真相很快就要揭晓。

    这时候,又见有人匆匆而至,原来是高毂的两个儿子,高子栋和高子梁。

    高子栋在翰林院任职,高子梁在刑部衙门任职,两人得知家被抄了,便风风火火赶了回来。

    高陈氏看到儿子回来,更是嚎啕大哭。

    高子栋兄弟二人先是向朱祁玉行礼,然后怒气冲冲地来到朱骥面前,一副要拼命的架势。

    现如今,压力都给到朱骥身上,现场的读书人和百姓们,纷纷指责锦衣卫迫害忠良,似乎锦衣卫全都是十恶不赦之徒,祸国殃民之辈。

    朱骥却澹澹一笑,说道:“两位来的正是时候,后面那套宅子,知道是谁的吗?”

    这两套宅子是紧挨着的,只不过,高毂住的这个在南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