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民告官

    第309章 民告官 (第1/3页)

    文渊阁,一名书吏匆匆而入。

    “不好了,曹大人……”

    曹鼐正在和张益商量事情,看到如此情形,顿时面色不悦。

    “慌慌张张的,不像样子!”

    “是,是彭……彭大人,他,他……”

    看到书吏着急忙慌的样子,张益不解地问道:“我早上还见他在当值,是出了什么事吗?”

    “是,是……”

    那书吏努力咽了口唾沫,然后说道:“有船员闹事,围了顺天府,彭大人已经带人过去了!”

    听罢,曹鼐和张益对视一眼,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书吏也是闻言,当下说道:“只听说是有一名昌平的船员,回家之后发现家里的亲人都死了,似乎是被当地的地主欺辱致死。此人将那地主告到昌平县,却被判了个反坐之罪,其他的船员得知这个消息,认为那人受了冤屈,便一起去顺天府告状。”

    “他们……告谁啊?”

    “据说是告昌平知县!”

    “民告官?”

    船员虽然也是正是编制,但终究无官无职,仍属于平民百姓。

    在大明朝,民告官可不是闹着玩的。

    开国之初,朱元章为了肃清吏治,特别规定,如果遇到官吏贪赃枉法,百姓可以向“监察御史”投递状纸检举。

    御史接到状纸后,会把桉件发回“被告官吏”所属的上一级官府,或者同级的监察机构,即按察使司等衙门进行审理。

    另外,朱元章还专门发布了大诰,百姓手持大诰,可以直接进京告状,官员们不能阻挡,否则杀无赦。

    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了。

    在大明朝,能当上官老爷的,全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上有对策,下有政策,只要官老爷暗中使点小聪明,一群泥腿子不可能翻了天。

    另一个就是官官相护的问题,今天你来告官,我把人家给审了,谁知道明天你会不会去告我?

    人家同朝为官,本就是互为依靠,只要不是太过分,大家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论你闹的再凶,最后也会不了了之。

    “是啊,这些人是捧着大诰去的,顺天府接了桉子,却说昌平县审理的没问题,那些船员不干,去了一百多号人,把顺天府给围了!”

    曹鼐和张益的脸色变得愈发难看,事情闹的有点大啊。

    这些船员在海外漂泊两年,谁知道他们做过什么?

    想要这些人在海外遵纪守法,呵呵,海外有法吗?

    就算有什么事,按规矩办啊,实在办不成,来内阁找彭清也行啊!

    要知道,彭清才刚刚入阁,多少人正眼红呢,这些人就去闹事,不是给人留把柄吗?

    这里是顺天府,是京师,是天子脚下!

    光天化日之下,围攻顺天府,分明是脑子有坑……

    想到这里,曹鼐赶忙起身,说道:“事情闹大了对谁都不好,我们先去见皇上!”

    “正是!”

    张益也站起身,两人急匆匆出了文渊阁,向着御书房走去。

    可是,刚走到半路上,就看到两个人影一闪而过。

    奇怪的是,看这二人的打扮,似乎并不是官员,也不是内宦。

    而且,他们走路的样子鬼鬼祟祟的,看到有人,远远地就躲起来,等没人注意的时候再继续。

    曹鼐心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不会是进了贼吧?

    可是,皇宫大院,守卫森严,怎会进来贼呢?

    他向张益使了个眼色,两人悄悄跟上去,突然大喝道:“站住!”

    突如其来的一嗓子,前面那俩人吓得一哆嗦,转过身来……

    “你们是……皇,皇上?”

    这下,轮到曹鼐两人哆嗦了,被他们喝止的两人,竟是皇上和樊忠二人。

    朱祁镇见他二人下拜,赶忙摆手,压低声音道:“别喊,过来,过来!”

    曹鼐和张益面面相觑,赶忙上前来。

    “皇上……”

    “嘘!”

    朱祁镇比划了个噤声的手势,问道:“你们有啥事?”

    曹鼐小声道:“臣听闻有船员围了顺天府……”

    “哦,你们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