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收网

    第320章 收网 (第1/3页)

    众臣退去,朱祁镇才松了口气。

    早跟你们说了,你们不信,现在知道急了?

    幸好朕早早做好了准备,否则的话,是要出乱子的!

    他看向怀恩,问道:“进行的怎么样了?”

    怀恩低着头,轻声道:“回皇上,袁指挥使已经在京畿一带布下天罗地网,那人跑不掉的。”

    “朕不是担心这个!”

    “皇上是说……哦!”怀恩反应过来,赶忙说道,“东厂和锦衣卫正在全力追查,那钱庄的东家在出逃之前,并没有时间充足去准备,以至于暴露出很多线索,想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朱祁镇缓缓点头,道:“东厂和锦衣卫全体出动,必要的时候可以调动京营,这一次,必须将那个贱人给朕揪出来!”

    “是,奴婢定全力以赴!”

    方才朱祁镇接见诸位大臣的时候,刻意隐瞒了一个消息。

    隆盛钱庄绝非一场骗局那么简单,背后必然有某个势力在支持。

    否则的话,他的生意怎么可能做的这么大?

    这定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

    当朱祁镇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脑子里立刻出现一个人。

    一个女人!

    白莲教,宋顾惜。

    也只有她,才有这样的心机与智谋。

    当初蔡家沟事件就是白莲教敛财的手段,几乎造成股市动荡,如今的隆盛钱庄更甚十倍,简直要挖了新政的根基!

    放走那钱庄掌柜,就是为了顺藤摸瓜,找到这个女人。

    这一次,必须将她抓住,否则的话,以后还不知道会作什么妖!

    -----------------

    天津卫,恒源当铺。

    现如今当铺经营的买卖很是广泛,除了寻常的典当赎买之外,还负责兑换宝钞。

    说起这宝钞,几乎都快没人用了,是朱祁镇用国库的白银储备,硬生生拉起来的。

    洪武七年,朱元章下旨设置宝钞提举司,作为纸币的发行制作机构,经过一番准备,第二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

    大明宝钞以桑穰为材料,高一尺,广六寸,质青色,外为龙文花栏,上面写着大明通行宝钞,两边有八个篆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间画的是几串铜钱。

    虽然搞的花里胡哨的,还设了防伪,可是,老朱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玩意再怎么华丽,也不过是一张纸,凭什么就能当钱用?

    不管是朱元章,朱棣,还是后世的皇帝,由于缺乏基础的金融学、经济学常识,他们在发行大明宝钞的同时,根本没有相应的储备金,所以宝钞的价值不断下跌。

    永乐年间,为了支付庞大的财政开支,朱棣干脆大手一挥,印钱!

    朝廷大肆印钱,只有一个后果,那就是货币贬值,以至于宝钞泛滥,由是物价翔贵,而钞法益坏不行。

    不仅如此,朝廷还制定了倒钞法,就是百姓用旧钞换取新钞时,还要缴纳一定的工本费,导致旧钞大量堆积,加速贬值。

    最初的时候,一贯宝钞的等同于一贯铜钱,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贯宝钞只能折铜钱两百五十文,四年后只有一百五十文。

    到了永乐二十年,朝廷甚至颁布旨意,强制推行宝钞,拒绝使用宝钞者要治罪,甚至全家充军。

    可能在皇帝的眼中,这世间任何事,只需一道圣旨就可以解决。

    我规定你必须用宝钞,你就得用。

    不然就是抗旨,诛你九族!

    我说这张纸代表着一贯钱,它就是一贯钱。

    如果你不承认,还是抗旨,诛你十族!

    孰不知,市场经济自有其中的一套规律,绝非人为可以左右的。

    至正统十三年,大明宝钞的贬值情况更加严重,每钞一贯,折铜钱二文。

    也就是说,几乎等同于卖废纸的价钱。

    因此,哪怕朝廷三令五申,必须用宝钞结算,民间还是只认白银。

    朱祁镇很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只是苦于国库里的白银还不够充裕,只能逐步去改良。

    这三年来,随着国库里的存银越来越多,大明宝钞终于实现银本位,时至今日,任何人拿着宝钞都可以到钱庄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