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动刀子

    第408章 动刀子 (第1/3页)

    朱祁镇沉思良久,心中暗暗盘算。

    关于太医院的弊病,他当然清楚,只是一直忙着南征北战,无暇顾及。

    现如今土地改了,科举改了,海禁也解除了,是时候发展一下医学了。

    堂堂皇家太医院出现这样的情况,问题还要从根源说起。

    朱元章开国之初,为了快速稳定天下局势,想出一个绝妙的点子——户籍制。

    这是一套空前严密的户籍和赋役制度,不仅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还成为大明几百年来组织生产、控制百姓、加强统治的工具。

    中原大地久历战乱,早已苦不堪言,就连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扬州都变得十室九空。

    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就必须要尽快统计全国户籍。

    于是朱元章下令,对全国户口进行核查,并整顿户籍,打造黄册,强化赋役管理。

    黄册制度的比以往的户帖制度更加详密,详细登记了每家每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职业将户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籍。

    民籍除民户外,还有儒、医、阴阳等户。

    军籍除了军户以外,还有校尉、力士、弓、铺兵等。

    匠籍,也就是登记的手工业户。

    另外还有灶籍,登记制盐户。

    为了控制人口流失,朱元章特意规定,户籍不能随意变更,其令四民务在各守本业。医、卜者土着,不得远游。

    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视为游民,则逮捕之。

    这种制度下,农民会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世代为农。

    若仅仅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来说,户籍制是有利的,可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却是弊大于利。

    农户世代为农,匠户世代为匠,军户世代从军,整个社会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谈何发展?

    这农户世代为农也就罢了,可是这匠户、医户也要世袭,本身就很不合理。

    特别是从医者,如果天资不够,或者是学艺不精,却又不得不出堂坐诊,给人看病,这不是笑话吗?

    因此,朱祁镇一旦腾出手来,立刻就对户籍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