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拥立新帝

    第482章 拥立新帝 (第1/3页)

    京师,杨家后宅。

    数十名大小官员齐聚一堂,气氛很是压抑。

    吴恒匆匆而至,手里拿着一份电报。

    “杨大人,居庸关紧急电文,皇上……不,不,是有人冒充皇上,伪造圣旨,骗守将开关……”

    杨洪黑着脸,不满地瞪了他一眼。

    造反这种事,你就这么名正言顺地讲出来?

    虽然这是一场策划许久的政变,虽然在场的诸位都心知肚明,但是,大家不要面子的啊?

    幸好吴恒察觉到自己说秃噜嘴了,赶忙改口。

    杨洪看了看四周,众官员很是配合地装傻充愣,便说道:“兵部已经收到消息,鞑靼部突袭漠北,皇上已经遇害,想来定是被鞑靼人拿到了皇上随身的印玺,伪造了圣旨。”

    吴恒连连点头道:“对,对,定是如此,鞑靼人实在是太阴险了!”

    杨洪立刻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尽,诸位大人怎么看?”

    这两位是兵部左右侍郎,如今兵部尚书于谦不在,兵部完全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都察院的左、右都御史被软禁,现在由左副都御史管事。

    其他的衙门就没这么顺利了,特别是礼部、吏部这种,能拉拢到的只有四五号人物。

    得知皇上并没有死,有些人心中已经暗暗打起了退堂鼓。

    杨洪知道,为今之计只有快刀斩乱麻,拥护太子登基,废去正统年号,自己这些人才能掌控大权。

    到那时候,朝中那些观望者没得选,只能站在自己这边,就算是反对者,也会倒戈。

    等控制住大局,皇上是死是活就不重要了。

    大不了尊一声太上皇,给你留个体面。

    如果你不想体面,我们就帮你体面!

    吴恒左看看,右看看,众人脸色很难看,似乎有些犹豫。

    最后,他将目光看向大理寺少卿杨旦。

    杨旦会意,略微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说道:“诸位,请听在下一言!”

    所有人同时看过来,脸色很是期待。

    杨旦的官职并不高,可是,他的身份很特殊。

    当初赫赫有名的内阁三杨乃是名副其实的百官之首,现如今的大明官员,或多或少都和三杨有关系,要么是三杨的门生故吏,要么是门生故吏的门生故吏。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杨旦在官场中的身份和地位远超他的官职。

    “当今圣上听信谗言,不理政事,动辄偷跑出京,实在非明君所为。”

    这几句开场白一出口,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很明显,这是要摊牌了!

    说到此处,杨旦突然表现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说道:“若圣上只是顽劣也就罢了,可是,这一次突然遭遇敌袭……唉,在下只恨不是武将出身,不能上阵杀敌!”

    “如今鞑靼大军压境,他们分明是拿到了圣上的信物,欲骗取城关,在下斗胆谏言,我等决不能上了贼子的当,杨侍郎,您觉得呢?”

    杨洪也是摇头叹气,说道:“三大营都不在京师,老夫已经命杨俊接管居庸关,敌军一时半会攻不进来,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吴恒随后说道:“既然皇上已经遇难,自当由太子继位,此事刻不容缓。”

    “吴大人所言不错,当务之急是筹划太子登基。”

    “此乃国之大事,须得礼部议个章程出来。”

    “鞑靼人兵临城下,哪里还有时间议事?”

    “依我看,一切从简,只是太子尚且年幼,皇上突然罹难,未曾立下遗嘱,朝中大事还需仰仗内阁几位大人才是。”

    “曹大人怕是未能幸免,于大人还在极北之地,唯有张大人能主持大局。”

    “对,张大人在京师,我们请张大人出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杨旦看在眼中,知道这把稳了。

    张益已经妥协,愿意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接下来就以鞑靼犯边为由,拥立太子登基,趁着曹鼐、于谦和彭清三人不在京师的这段时间,来一场彻底的大清洗。

    “既然如此,我们便请张大人出面,入宫请愿,辅佐太子登基!”

    众人立刻兴奋起来,拥立新帝之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大家都是一条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