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礼仪之邦

    第515章 礼仪之邦 (第1/3页)

    当儒生们奔走相告之时,朱祁镇正在奉天殿正式接见倭国关白一条兼良。

    礼部尚书张益、鸿胪寺卿杨善、翰林院掌院学士王九翱、科学院徐溥等人陪同。

    王九翱乃永乐十三年的进士,论资历与杨善同辈,张益官职虽高,在这两人面前,反而是后辈。

    至于徐溥,一个新科进士而已,资历上更是浅的不能再浅了。

    若是以前,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地位非同小可,甚至可以和内阁大学士相提并论,因为翰林院本就是内阁的踏脚石,甚至是整个朝廷的储备人才库。

    可是,随着科学院的兴起,一切都变了。

    如今的翰林院彻底沦为清要部门,主要的工作是修书、治学,不再参与朝廷政事,连提意见的资格都没了。

    就连皇上身边的待诏翰林,除了记录日常起居之外,唯一的作用就是起草圣旨,但是,只能做个无情的码字机器,人家说什么,你就写什么,但凡自作主增删或更改一个字,脑袋就没了。

    过了几年狗都不如的生活,今天突然重新扬眉吐气,王九翱整个人如同年轻了十岁,精神奕奕。

    一条兼良行叩拜礼,口呼万岁。

    朱祁镇端坐御前,道:“平身,赐座!”

    “谢皇帝陛下!”

    一条兼良汉话说的很不错,如果不仔细听,甚至察觉不到有什么异样。

    朱祁镇懒得说那些客套话,直接道:“卿家的奏疏朕看过了,大明与倭国既为邻邦,自当友好相处,和睦发展。”

    一条兼良顿时面露喜色,这个开场白很不错,看样子自己提的要求并不算过分,多半是成了!

    “皇帝陛下圣恩,臣无以为报,此番进京,臣将家中珍藏的百余册唐宋典籍献上,还望陛下笑纳!”

    朱祁镇不由得撇了撇嘴,这家伙说的冠冕堂皇,其实抠搜的很。

    我答应你那么多的要求,你倒是来点实在的,比如说金银之类的,结果整了一堆书,有啥用?

    我大明缺伱家里那几本书?

    “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