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风言风语

    第五十二章 风言风语 (第2/3页)

见。

    麾下亲信除了慕容绍宗等少数人外,多与听望司细作联系,只待高欢大军西进。

    鲸吞山东之地,众多尔朱氏旧部归附,高氏集团的军事实力急速膨胀,不得不在邺城整编军队,这才让尔朱兆得以苟延残喘。

    高澄与陈元康反复交代,拨给关西细作买通重要人物或身边亲近的钱财不能短缺了,晋阳只是当务之急,关西才是重中之重。

    短暂的放纵过后,高澄又成了勤政爱民的小高王,他关心河北与青齐之地分配田亩过后的生产状况,来洛阳前,高澄命令可靠随从留在邺城看管大鼓。

    若是有人击鼓鸣冤,需得把人送来洛阳,小高王亲自询问缘由,派人调查,这种做法耗时耗力,但也是必须的。

    这个时代,农人愿意背井离乡往邺城喊冤,那委屈可小不得,若真有地方官吏沆瀣一气,为了敛财胡作非为,打击的也是农民生产积极性。

    生产不能恢复,哪来的钱粮交税,没有钱粮,高澄又怎么收买关西、萧梁的重要情报,总不能指望细作们在大街上打听吧。

    将来大兴文教等诸事,又哪样用不到钱。

    如今来了洛阳接近一个月,还未曾有过民众被送来洛阳,多疑的小高王还是不能放心,他又派出在洛阳新近招揽的文吏分往河北、青齐各州探查暗访,听取民意。

    赵彦深被派往了最受高澄关注的青州。

    也不能说高澄是没事找事,因为他确实闲得没事干,如今的北魏,都城在洛阳,权力中心却在邺城。

    不止是高欢坐镇邺城,对于山东之地来说,邺城才是中心地带。

    洛阳西有贺拔岳在侧,北面是山西尔朱兆,对于河北、青齐这两个核心地带的影响力无法和邺城相提并论。

    如今清河王元亶名义上居尚书省摄政,但真正处理山东事务的,还是邺城旧有的行政班子。

    这也是高澄对高欢不满的缘由,只剩政治象征意义的洛阳,却搞出两套班子,而他留守的任务,却是要稳住局面,不使洛阳生乱,这不是为难人吗。

    高澄在听望司消磨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