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公允

    第六十章 公允 (第3/3页)



    “三日后辰时,渤海王府会张贴录用者姓名、职位,到时可来查看。”

    文士很满意张德兴在科场的表现,几乎不见他有过抬头,始终专心致志。

    年轻兵卒将张德兴领出大营。

    “先生请等等。”

    张德兴正要离开却被兵卒喊住。

    “小哥还有何事要交代。”

    张德兴疑惑道。

    “不是的,我虽然不识字,但看先生答题,显然是个有才学的,我自己没什么好名字,因家中有口井,便被叫做王阿井,所以想请先生帮忙替我孩子取个名字,将来也好就学。”

    张德兴没有拒绝,他想了片刻,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下公允二字,解释道:

    “世子最重公允,今日在科场所见也是公允,我才疏学浅,匆忙间想不出多好的名字,若是小哥不介意,便唤作公允吧。”

    “公允,王公允,好,这个名字好,代我家孩儿多谢先生赐名。”

    王阿井喜得眉飞色舞。

    张德兴当即告辞,走了不远,回头再看,那王阿井正蹲在地上,捡着树枝临摹公允二字。

    ‘向学之心,人皆有之。’

    张德兴慨然长叹。

    ......

    渤海王府偏室,高澄将赵彦深招了过来:

    “科考之后,彦深可随陈司马、杨长史、崔主薄三人批阅试卷。”

    “仆谢世子信重。”

    赵彦深感激道。

    高澄打量着这个自幼家贫的文吏,突然问道:

    “彦深可知道我为何重视这场科考?”

    赵彦深沉思一番,答道:

    “世子是要收揽人才。”

    “有这方面的考量,但不是最重要的。”

    高澄却摇头道:

    “彦深再想想,想一想我为何偏偏要与你说这番话。”

    赵彦深沉默许久,这才开口:

    “世子是为了将来大兴文教。”

    高澄闻言笑道:

    “不错,这场考试就是要告诉世人,读书并非无用,以此号召更多人向学。”

    他当然清楚这场仓促举办的考试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无妨,这只是一个信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