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京畿大都督

    第六十八章 京畿大都督 (第1/3页)

    去年三月末尾,韩陵之战爆发后,直至四月份高欢入洛阳,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高欢不费一兵一卒以河北之地鲸吞整个关东。

    这也意味着山东之地属于传檄而定,并非一城一地征伐所得。

    为了安抚人心,高欢不得不以原有地方长官留守旧地,同时为他们加官进爵以表彰归附之功。

    行济州事侯景以济州归降后,被授予南道大行台、济州刺史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对于这种做法所带来的隐患,曾以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身份反抗尔朱氏的高欢可太清楚了。

    这才有了将高澄招来晋阳商议裁撤行台之举。

    高澄核查地方官吏,主持科考意在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吏的控制。

    而高欢裁撤各地行台的行为,就是对地方上层权力机构的打击。

    高欢、高澄父子殊途同归,他们的目的都在于推动高氏集团彻底掌控山东之地。

    “短期内,孤将休戈止兵,在晋阳整编契胡余众,待裁撤行台之时,孤自威慑河北、山西,河南之地就交给阿惠了。”

    高欢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孩儿绝不辜负父王信任。”

    河北相、冀、沧、殷、瀛、定六州早在掌握之中,山西之地又是新近攻占、高欢真正需要面对的只有广阿之战后,据地归附的河北北部幽、燕、平、营四州。

    而高澄则要威慑传檄而定的河南,两者难易相差悬殊,但也是无奈之举。

    山西、河北才是高欢看重的心腹之地,能够保证两地安稳,纵使河南有乱,也能随时领军渡河南下平叛。

    担子揽了下来,高澄也顺势提出要求:

    “请父王选派良将,为孩儿助力。”

    “你要何人但说无妨。”

    考虑到河南形势复杂,南下将领必须与高澄密切配合,高欢不再像上一次自行委派厍狄干领军。

    高澄也想到了这一层,沉思许久后,他直言道:

    “请父王派高敖曹、尧雄、段韶三人随孩儿南下。”

    高欢稍作计算:高敖曹麾下有五千汉军,尧雄与段韶部曲各有三千,加起来也才一万一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