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高澄设宴

    第一百二十八章 高澄设宴 (第1/3页)

    送走了两支使团,高澄重新将精力投入到吏部事务之中。

    所谓整顿吏治,难的并不是创立一项合理的官吏升迁制度,而是如何压服既得利益者。

    高氏作为一个军功集团,以军功升迁的武将群体并不是高澄推进吏治变革的阻力。

    而身居文职的高党勋贵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体,对于高澄来说却只是纸老虎。

    若非如此,当初也不能靠一场酒宴,逼得众人表态支持自己括捡隐户。

    但高澄想要的不只是重立官员升迁制度,他希望能够改变北魏官场风气,不说根除贪腐,至少不能让官员将收受贿赂看做是理所应当。

    高澄牢记自己被授予吏部尚书一职时,高欢交代自己多与李元忠、司马子如、高隆之三人商议一事。

    于是决定在渤海王府摆下宴席,再次邀三人宴饮。

    洛阳曾经有过四贵传言,将身兼侍中一职的高澄与这三名侍中并列。

    但随着高澄职权越发贵重,所谓四贵传言早就烟消云散。

    就连路边稚童都知道,在洛阳头顶,只有小高王这一片天。

    三人之中,尚书左仆射、侍中李元忠最是心神不宁。

    宴无好宴,上回一场宴席,高澄吃掉赵郡李氏多少隐户。

    虽然这话听起来,小高王像是个吃人大魔王,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一念及此,不禁暗恼元昂喜小心谨慎,临出发前,居然让人将李祖猗送回了河北娘家,让他的如意算盘落空。

    也不得不感慨高澄喜好宗室妇人的臭名声,但凡妻子美貌的达官贵人,都不敢将家眷独自留在洛阳。

    十月二十四,渤海王府,李元忠、司马子如、高隆之三人如约赴会。

    没有往日杯盏觥筹的热闹景象,就连歌舞也没有安排,但餐食却还是准备丰盛。

    几案上一桌的美味佳肴,李元忠无心享用。

    高澄也将他心不在焉的模样看在眼中,举起酒盏敬向李元忠,笑道:

    “昔年尔朱兆弑君,父王不耻其人行径,欲东出举义,当是时,河北遍地豪杰,澄受命东出,虽渤海高氏子弟,却不往冀州,执意与侍中相见,其间原由,澄不再多言,但此中心意,侍中当与我共知。

    “澄与侍中相识也有三年,犹记初至李鱼川,求见侍中,侍中不以澄年幼而轻视,热情相待,这份情谊,澄此生难忘。”

    开口就是拉感情,这让李元忠把心提到了嗓子眼,掩下焦虑,举盏回敬道:

    “世子姿容俊秀,元忠初见已觉不凡,言语间又展露天资,实属平生罕见,元忠虽愚,又怎敢怠慢。”

    话是这样说,但当年能够对高澄另眼相看,还是因为他高欢嫡长子的身份。

    两人各自饮尽,高澄又添满一杯,举向高隆之道:

    “家父任晋州刺史时,高侍中就追随左右,鞍前马后,劳苦功高,这一杯,澄代父王饮。”

    高隆之赶忙起身回敬,说道:

    “隆之才德不著,得蒙高王信重,引为心腹,才有了今日显贵,隆之自当尽心为高王与世子效命。”

    说罢,与高澄对饮。

    提着酒壶,高澄再满一杯,对司马子如道:

    “司马侍中慧眼识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