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定叛乱

    第一百五十五章 平定叛乱 (第1/3页)

    对历史的真实性怀有高度责任感的张师齐,也不忘把高澄与元善见相见一事,如实记载:

    ‘帝与樊子鹄密谋,欲害大将军澄,事泄,乃请罪于澄。

    澄曰:陛下无罪,此逆贼蛊惑人心之举耳,澄知,陛下于高氏,无生二心。

    帝乃泣曰:贵我者,大将军与高王也。大将军为我掩过,全我名节者,亦大将军也。善见愿尽心侍奉,以报大将军恩义。

    澄曰:陛下天下至尊,何言侍奉他人!

    帝羞愧,不能对。’

    虽然当事人元善见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跟樊子鹄密谋,但张师齐说他是,他就得是。

    因为笔在张师齐手上。

    不把元善见黑个彻底,怎么显示大将军的宽宏大量,将来大将军篡位,那也是元善见苦苦相逼的结果。

    大将军步步退让,却换不来元善见良心发现,最终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高家父子可是一心要做大魏忠臣的。

    张师齐都决定了,以后修魏史,必须整个忠臣列传,褒扬忠贞之士,而高家父子必须拥有名字,还要是第一、二位。

    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高澄,却被不慕虚名的小高王一顿训斥。

    这也是自尉景一事后,张师齐第二次受到高澄的训斥。

    在如实记录尉景一事时,张师齐不忘小高王的教诲,记录高澄的罪过,于是又写下高澄吃牛一事。

    等到高澄有闲心翻阅记录时,看着一连串的吃牛记录,瞬间黑了脸。

    他觉得这记载要流传后世,后人非给自己取个牛皇帝,或者齐牛帝的名号不可。

    2k

    训斥之后赶紧命张师齐修改,并收回记过之言。

    临了,高澄还暗自感慨,人的道德水平一高,别人鸡蛋里挑骨头都找不到黑点,不然张师齐怎么只抓着吃牛的事不放,翻来覆去的写。

    不管怎么说,元善见紧提着的心总算落了下来,不用担心受到樊子鹄的牵连。

    当然,也许是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太憋屈,回到宫城,在只有心腹在场的时候,少不了又是一阵哭诉。

    高澄并不知道元善见的委屈,也没时间理会。

    樊子鹄在兖州公然叛乱,污蔑忠良,说贺六浑欺凌天子也就罢了,他高澄什么时候欺负过天子。

    有人在自己面前说天子的坏话,高澄都恨不得杀了那人,再戳聋自己的耳朵。

    张师齐是用笔写的,不是用字面意义上用嘴说的,当然不算。

    这么一个大魏忠臣,被人泼了脏水又怎么能忍,于是高澄点齐洛阳京畿兵一万一千人并一千亲卫西进,过虎牢时,又加北豫州刺史段韶及麾下五千步骑,至大梁(河南开封),斛律光麾下三千人也整装待发。

    驻守南方的高敖曹、尧雄,因高澄担心南梁凑热闹,并未被调动。

    高澄过大梁后却放慢了行进速度,与侯渊演了那场戏,哪需要侯渊战场起义,安心等着送人头过来便是。

    若是侯渊退缩,不想办法将樊子鹄、大野拔的人头送来,他高澄就把侯渊的书信给樊子鹄等人送去。

    小高王在不当人这一方面,从来都是不当人。

    面对高澄合计两万大军,号称十万人逼近,樊子鹄向大野拔与侯渊求援。

    南青州刺史大野拔领军至兖州治所瑕丘(山东济宁)城外,樊子鹄出城迎接自己这位铁杆好兄弟。

    不久,青州刺史侯渊领军抵达瑕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