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

    第一百五十七章 那年十六 (第1/3页)

    白苟堆。

    “我今日能坐此位,将军当居首功。”

    高澄指着镇将府大堂主座,对尧雄感叹道。

    尧雄却推辞道:

    “若无大将军运筹,驱使梁军,何来末将之功。”

    这番话倒是不假,堂下京畿众将,包括侯渊都是一脸敬服之色。

    “略施小计而已。”

    语气间略带几分得意,高澄不置可否。

    说到底还是自己与陈庆之位置不同。

    他先后调动青州刺史侯渊、梁州刺史斛律光、北豫州刺史段韶、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高敖曹、南荆州刺史源子恭、东荆州刺史杨愔,甚至与他不怎么对付的荆州刺史侯景也要屈意配合。

    这么多军事调动,所耗费的钱粮可不是小数目。

    而目的只是为了迷惑梁军,以为他要攻打江陵,就突出一个财大气粗的败家行为。

    当然,高澄也有他的底气。

    陈庆之到底不是萧衍的亲儿子,不,即使是对待亲儿子,也很少有如高欢一样跟儿子划河而治的奇葩种。

    高澄肆意调动河南西部各州,纵使无功,徒耗钱粮,事后也不过是被高欢训斥,顶了天也就是被唤去晋阳,挨一顿打。

    占据河北、河南这样的广袤平原,又经过高澄多年治理,恢复生产,就突显一个家底殷实。

    没有人能够在事情宣告失败前,干涉高澄的决定。

    而陈庆之不同,他就算猜到高澄心思,对于建康的命令也必须遵从。

    两人本就处在一个不对等的位置交手。

    更何况,对于大魏小兵仙来说,陈庆之也就那样。

    倒不是小兵仙自己水平有多高,但架不住他手底下名将云集,单单挑出一个尧雄就是历史上两败陈庆之,能与之对垒的人物。

    高澄特意为尧雄在豫州大败陈庆之,以及袭取白苟堆两战向高欢请功,也没忘了再写一封信交给陈庆之,这一次篇幅就短了,只一句话:

    ‘澄依言亲提十万兵至白苟堆,欲当面致谢将军于豫州赠送衣食,将军何故避而不见?’

    这一次高澄就没让自己人送信了,谁知道陈庆之会不会恼羞成怒。

    从俘虏中随意挑了一人,将他送往襄阳,由侯景的人把俘虏送去江陵。

    至于担心陈庆之暴怒,还有高澄命人在南方传唱童谣的缘故:

    ‘高郎提兵白苟堆,白袍避退江陵城。问君为何不相见,韦虎辞世无豪杰。’

    若说之前种种,还有素未蒙面的至亲兄弟萧纶为高澄辩解,能让一些蠢物相信高澄只是有能人辅佐。

    经此一战,这么多的军队、钱粮调动,就算蠢物也不会相信有高家父子之外的人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藏拙是藏不住了,就干脆换一种方法,激将,把自己视江南豪杰于无物的姿态摆出来,说不准往后在战场碰面,就有蠢物上头。

    历史上因蠢物坏事的例子可太多了。

    高敖曹、高季式两兄弟是没文化,人家文盲不代表就蠢。

    至于所谓藏拙,真不重要了。

    当初高欢执意要与南梁和谈,将事情交给高澄处理。

    哪怕高澄不看好魏梁之间能结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