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五姓四族

    第二百一十三章 五姓四族 (第2/3页)

河北大起义。

    河北不乱,河南更不可能闹事,毕竟高澄麾下大将尽皆领兵镇在河南。

    高澄在士族代表,四姓五族之人的劝慰下好歹是歇了往晋阳侍奉父母的心思。

    他也投桃报李,向众人承诺,前三年免收奴婢人头税。

    尽管有高澄这番承诺,但还是有不少人打算回信家中,希望能够立即减少奴婢规模。

    如卢询祖。

    一方面确实无利可图,畜养大量奴隶,纵使三年免税,开销也不会少。

    毕竟这些人都是要吃饭的。

    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族中之人不晓事,耽误了自己的前程。

    张师齐升任大将军主薄给予了卢询祖很大的冲击。

    这人出身卑贱,在他看来无甚才学,只知溜须拍马,迎奉上意而已,却能跃居高位。

    足见高澄用人不重门第、亦不重才,唯合他个人喜好而已。

    卢询祖没看过张师齐的神秘小本本,自然不清楚他的才干。

    但也正是这种误解,让卢询祖不愿惹得高澄不喜。

    前来慰问的四姓五族之人刚散去,元善见的使者又追来了瀛洲,将高澄的印信送还。

    这烫手山芋,元善见哪敢真接,要是偷偷拿下高澄,印信或许有效,能够骗过河南各地大将。

    可如今高澄自请去职戴罪,这件事情被摆在明面上,就算趁机夺了大将军印信,谁又肯听洛阳的命令。

    更别提手握禁军的王士良还是高澄幕僚出身,一旁更有高季式虎视眈眈。

    这恶人能抢天子印玺,难道就不能替大将军夺回信印?

    使者代替元善见好言宽慰,仿佛整件事情真是高澄受了大委屈。

    高澄也见好就收,拿回了印信,继续身兼大将军、中书监、尚书令、侍中、吏部尚书等职。

    他对使者诚恳道:

    “陛下既有决意,臣不敢阻挠,惟愿陛下三思而后行。”

    使者领命回洛阳传信,高澄准备也启程去往幽州,范阳卢氏的老窝。

    卢询祖奉命先高澄一步回到范阳,与其父范阳太守卢恭道相见。

    卢文伟、卢恭道、卢询祖祖孙三代作为范阳卢氏核心成员,毫无疑问,却是心向高氏。

    当年他们一家押宝押中了高欢,获得了丰厚回报,卢文伟出镇东雍州,范阳太守之位也被卢恭道继任。

    如今让他们抛却这份冒着性命危险换来的回报,为了奴婢多寡而反叛,又哪能愿意。

    但宗族毕竟是根基,不止卢氏父子,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等士族又何尝不是如此。

    获得政治回报的核心人物身居高位,能够理智的做出取舍,但对于普通子弟来说,高氏先搜刮隐户,又是改革官制,如今还要逼迫大家释奴,步步紧逼,又怎能不心生怨艾。

    毕竟信都建义的蛋糕可没有他们的份。

    他们不能理智,高澄自会帮助他们保有理智。

    在与杨愔沟通后,河北各地都在宣扬尔朱氏屠戮恒农杨氏的暴行。

    字里行间虽然都是在对尔朱氏进行谴责,又何尝不是对士族普通子弟的一种威胁。

    核心人物心向高氏,却不能公然出卖家族利益,以作个人晋身之资。

    被宗族唾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